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专题 > 校长论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
——扬州中学百年来办学思想与经验的解读
 
 


    自1902年清末仪董学堂发端至今,江苏省扬州中学已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这一百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屡迁其址,历经风雨却始终弦歌不断,生机勃勃,从现代教育的一株幼苗落地生根进而桃李满园,扬州中学的百年奋斗历程恰巧验证了中国基础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艰辛转变和长足发展,解读这一个体的发展轨迹,探索其办学的成功经验或许对当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展望未来教育前景有所裨益。

    “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是扬州中学百年办学思想的内核,这与现代教育理论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不谋而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又首先具有促进人(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灵魂是人,回顾扬州中学百年办学实践,正是把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树人宗旨,百年一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又是扬中常新而常有生命力的根源,源深则流远,树人堂前的百年辉煌深刻地向我们揭示,作为人的生命发展形态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应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

    在观念层面上,扬州中学建校以来,历代校训和校歌,历任校领导,都把“树人”放在首位,例如杰出校友、著名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为省立八中(扬中近源之一)填写的校歌中,就要求莘莘学子“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育须兼重”;三十年代,周厚枢校长认为“青年为国家之命脉”、“教育为立国之根基”,勖勉学生“自治以治理”、“自养以养人”、“自卫以卫国”:“不能自治,是品格不立,斯不足以言自养与自卫;不能自养,是谋生乏术,并不足与言自卫与自治;不能自卫,是体格有亏,更不足以言自治与自养。”及至八十年代“正直向上,热于求知”校风的确立,这些都毫无例外地把教育定位于以人的发展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建树学生丰富而全面的主体内涵,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制度层面上,教学课程设置是学校制度建设中一项基本内容,国家课程标准往往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共同的要求,但不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扬州中学着眼于时代的要求,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构建文理兼重、理实交融的学校课程。建校以来重视中国文化和西方现代课程的结合,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传统的融合,同时兼顾学生的不同实际,早在二十年代就实行各科分班授课,甲组重文,乙组重理,这样分科制开创了全省风气之先,并且引起全国的连锁反应;在分科制的基础上又实行力编级法,分层次教学;从二年级开始,在必修课以外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仅就国文科而言,就设有字源、心理学、修辞学、文学史、应用文、群经大义、美术文、名学、哲学等多门选修课;此外还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增设师范科、土木工程科、机电科、子女生活部、同济大学德文班,这样,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水平实施不同的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时空。

    在文化层面上,扬州中学注重以风气育人,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种润物无声的熏陶,促其自觉意识觉醒的感悟,绝不同于从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单向式灌输和矫正,而是将品德养成看成是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崇高人格的魅力和道德自律的成就感。作为隐性因素,一大批教师品行高洁,春风化雨,真正将优良品行,陶冶到学生的人格中。“学生与此种优良教师接触,遂默化潜移变更气质,其遵守纪律,出于良心之主张,其服从师长,生于内心之信仰。于是重品格,喜研究、尚服务之学风,亦于无形中养成。”这种影响往往是融入性格,久难磨灭,代代传承的,如杰出校友、“两弹元勋”之一、中科院黄纬禄院士撰文回忆自己的老师——数学专家汪桂荣先生时,就深情地写道:“他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多教好一批学生,多为国家培养一批人才作为自己应负的重任。他不惜倾注着全部精力,为这光荣的事业奉献终身。这样高贵的品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实践层面上,扬州中学在百年办学实践中能抓住严与宽两个维度,既强调教学要求从高从严,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严与宽的谐和中,让学生发展全面又彰显个性。扬中教学上的“严”并不是建立在拼命灌输、加班加点的基础上的,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历来强调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学生学习”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鼓励学生质疑探索的品质,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李方训将其生动地喻为“不要将路铺得太平,要留一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筑”,这样探求的知识往往融入了学生的个性感悟,是融入性格的“大学问”。被誉为“中国植物电脑”的杰出校友吴征镒院士走上植物学研究之路,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扬中这种以人为本,彰显个性的教育思想。吴老自幼喜爱花木,进入中学以后,老师上生物课,课讲得好,且重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植物,采集标本,至高二年级,吴征镒已积累了二百多只标本,就自己学着鉴定,这事让植物老师唐耀知道了,唐老师专门为他在班上举办了一次展览,一时引起轰动,这对一个17岁少年来说,无异于点燃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圣火,中学毕业后,吴老不顾家人劝阻,毅然报考了清华生物系,从此将植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植物学家。

    在发展层面上,近年来,学校重新审视当今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的新形势,认真研究扬州中学办学传统和办学经验,努力彰显“树人为本”办学理念下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办学特色,明确了将扬州中学办成“文化精深、科研领先、管理科学、教育优质的自主创新形高中”的办学目标,并以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价制度建设等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创新发展,使百年名校再创辉煌。

    总之,“以人为本,彰显个性”是把教育与个体的生命发展结合起来,当我们能读懂教育其实是受教者生命的一种呼唤时,我们或许也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杰出校友胡乔木同志在为扬州中学谱写校歌时曾把“扬州中学,我青春的摇篮”最终改定为“扬州中学,我生命的摇篮”,这一词之易,却一字千钧,它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学生都是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品,尊重个性,尊重主体,也就为我们手中的艺术品找到了灵性。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