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专题 > 校长论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平心谈教育 静气论教改
 
 


    前言:

    教育改革推行10余年后,是成是败,约略可以从前些日子,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召集人李远哲在面对立委质询时,曾经公开为没有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道歉,可以想见一二。升学观念主宰了学生和家长的想法,为了挤往名校,不论一纲多本或者是九年一贯课程的内容,一律照单全收,压力反而更胜以往。总而言之,就是未对症下药,没有釜底抽薪之故。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国家的根基,岂可儿戏?教改问题丛出,应提出根本解决之道!

    一、学生压力探源

    日前新闻报导有一位台北某明星中学的学生自杀身亡,留下的遗书说出自己承受的课业压力。随即看到一篇新闻,内容是几位知名大学教授提出的教改批评,新闻以自杀事件作为开头,接着教授们痛批教改如何的让校长老师们教学方针莫衷一是、如何让学生程度低落、学科内容如何的表浅而不够深入……。

    把孩子推进无止尽的补习班、才艺班,说是要因应多元入学、要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尽管学校辅导室能够提供一次次的心理辅导,但是面临期望与挫折如洪水而来,孩子又如何能独自承受?任何压力的情境,来自学习环境、家庭环境,都是由掌握权力的大人们共构的,值得省思。

    学习其实需要适当的压力作为推力,但是也需要成就感或是兴趣作为拉力,推力是外界所给予的力量,能够短暂推动孩子投入去学习;然而学习的兴趣及来自学习成就感的拉力,才是能够长久支持孩子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主要因素。多元教育环境提供给拥有不同能力者,或是对于不同领域有兴趣的孩子一个弹性的选择机会,更是一个展现特殊能力的场域,显然不同于传统的联考让所有人以智能成就决定一切。

    然而大人们却误以为多元教育就是要增加一堆科目、增加一堆入学方式,让孩子们唯有每个科目都要念、都要会、每个领域都要熟、每种才艺都要学,才能够进入第一志愿;在为孩子铺路的过程,却没有丝毫考虑孩子能否承担这一切美意。试问:难道没有这些额外的学习,孩子就会比不上别人,考不上学校?没有念名校,前途就会黯淡无光?用几近填鸭式教学的强迫学习方式,牺牲学习乐趣,挤进名校的孩子难道就能够真正享受未来的人生?非但没有消除传统联考制度遗留的名校迷思,还变本加厉的送孩子去美语班、才艺班、补习班,添购一大堆的参考书、补充教材说要提升程度衔接课程,只希望孩子无所不学无所不能,未来才能挤进名校窄门,拥有美好的前途。现在已经是多元的教育环境,却还是坚信智能至上;存有名校迷思的大人们,请看看孩子天真的笑容,想想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对孩子真正好的。

    二、教育改革省思

    「教改」本身其实并没有错,错在于大家都太过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以为自己所提出的才是对下一代最好的方式,过度关心的结果,加上时代环境的变迁,让教改失去了「中心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失去焦点。模糊化的教改之路该如何走下去,「爱之适足以害之」,这是每一位对教改热衷的人,应该反省思考的时刻。10年教改真的失败了吗?教改确实有问题,不过还是要在修正中持续前进。教改问题的核心,与社会价值观及文化伦理是分不开的,1998年提出12项教改具体方案后,一系列的教改过程有许多人的参与,推动教育走向民主化、自由化、专业化及自主化,虽然方向没错,但过程中也产生某些问题,要一一检讨、修正改进。「教改列车要在修正中继续前进、在修正中不断改进」。

    教育改革对政府而言只是教育政策及教育制度上的改革,不论是教育政策或教育制度上的改革都只是一种制式化及硬件的结构制度改革,然而学生的观念及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德育改革却被冷落了,多元管道入学及广设大学等政策都注重于学生的智育改革,以致造成了中学以上的学生「只知升学,不知廉耻」的现象,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长期的「轻德育,重智育」,一切要以功利为重的教育方针深值检讨。

    三、一纲多本迷思

    教改的“一纲多本”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为了解决压力﹐只好向补习班求救﹔于是教改与补习遂成了迫害学生的共犯结构。愈教改﹐愈补习﹔补习愈炽﹐教改愈失败。

    “一纲多本”的原始立意是想要实现一个“没有标准本教科书的世界”。但是﹐从考试层面来看﹐对学生并不公平。因为﹐命题者受到“一纲多本”的牵制﹐深怕出了“孤本题”﹐会遭受到舆论指责﹐于是有时不从课本内容命题﹐而从“出奇创新”着手。如此﹐一方面学生在“一纲多本”的迷宫里花了许多徒劳无功的力气﹐另一方面还要花大量心力去应付命题先生的“自由题”。这两把钢刀同时开铡﹐学生的惨况可想而知﹗

    欲改善当前景况,应当朝向﹕一﹑酌减分量;使教师不必猛赶进度﹐而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二﹑尽量使师资卓越化﹐应以“优异的教师来丰富一本”﹐而不是用“一纲多本”来束缚老师与学生。

    四、教改不能停止

    10年来台湾社会环境出现很多变化,教改应该因应这些改变随时调整,因此「教改不能停下来,不能有钱就做,没钱就停」。举美国为例,美国总统每年的国情咨文必定会提到年度教育改革的目标,显示了政府对教改的关心度。

    很多人批评教改让学生的升学压力愈来愈高,其实教改提出的是长远的方向蓝图,目前已经突破大学数量的供给问题,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及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校系;问题是,多数人仍固守旧观念,人人都想进顶尖名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实是自寻压力与痛苦,这也是教改与政府所无法着力的。

    近年来,台湾面临低生育率、高龄化的社会型态,此外,外籍配偶子女人数大增,都是教改未来要因应的重大课题,因此教改不能停,政府也应该更重视教育,提出更具前瞻性的规划。

    五、教改精神仍存

    虽然李远哲博士为『十年教改』道歉,但错的真是他吗?抑或是错的人事太多太广,李博士心理清楚:他的道歉可让大多数人心理舒服许多;因为总要有叫骂的对象嘛!看看现今部分孩子,既无特殊才艺、也无优良成绩,但拜『教改』之赐,他们活得健康、自信、有趣,上着适合他的职校(普通)高中部,还准备考大学呢!努力认真、有盼望、有兴趣的准备考『适合他』的大学,还有研究所呢!

    『十年教改』时间不算短,可是以教育『百年树人』大业的角度来说,它可说一点也不算长!在美国,没有像台湾行之有年的升学压力,当然想进全美十大名校的,依然得在校学习成积极优、具特殊才艺加分、参加公益活动、领导才能出众等等……,但这些顶尖、优秀学生毕竟是少数。可是令人欣喜的是:美国其它绝大多数的学生,与这些优秀学生一样活得有自信、有盼望、有兴趣的人生,因为他们向来不会把『读书』视为人生唯一的志业,家长也相信孩子的路是何等宽广。显然力道没控制好就走样了:老师没控制好就造成逼同学的填压教育、家长没控制好就形成『孩子我要你一定比我强』的重压、学生没控制好就酿成『忧郁、焦虑、自杀』的倾向。

    十年的『教改』至少在慢慢调整,挽回这些行之有年的走样情形,这都需要时日的,绝非一蹴可及,说改马上就改得了的;不信你看看:多少人抱怨补的比以前多、考的比以前多、上有政策:『常态分班』,下有对策:『藏』态分班,你说这如何改得动啊? 你以为是教育部叫你补习、逼你考试吗?不都是家长不放心、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吗? (因为没读好书就是输!) 不都是老师、学校承不起『升学率差』的压力吗? 孩子除了跟你们这些大人转之外,还有选择吗?

    六、结语

    倘若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和学生的求学与教育心态不能从新(心)调整,恐怕连神仙都难以改革教育。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十年的『教改』哪怕只挪一小步,都远胜于原地踏步数十年;『勿以恶小而为之』,千万不要认为反正都要补习、考试,不如恢复旧制。

    自始至终,优秀学子向来需要『考试方向』、『统一教材』才能成就其『优等』,一旦没了考试方向、统一教材,孩子就慌了,程度就显不出来了,于是家长更慌了……!我宁愿相信这只是过渡期,只要教育者有心、整体社会有正确心态,教育改革就会有出路。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