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专题 > 校长论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丽山科学高中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专题研究」的开花结果
 
 


    前言——由丽山高中的科学竞赛成果谈起

    台北市丽山高中以一所2000年才开始招生的新学校,能连续4年获得美国INTEL国际科展工程类大会奖,其中还蝉联2005、2006年的大会团队一等奖,加上平均每年40件作品获得国内外科学类竞赛的辉煌成绩,人人注目。

    为什么一所才创办的高中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现?这应该从学校课程谈起。
一所新校想要崭露头角甚或超越历史悠久的名校,主要凭借学校是不是能办出特色,这个特色是否能获得学生或家长的青睐、能否打动人心,让家长和学生以进入这所学校就学为荣,或是认为进入这所学校才能得到适性的发展。而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实践,须通过课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才能落实,所以,学校特色的建立自然必须由课程着手。

    学校本位课程——对丽山高中发展特色的意义

    欲建设台湾成为科技岛,培育科技人才是教育的重要课题。1991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丽山科学高中指导委员会,规划建立第一所以「科学教育作为发展重点」的学校,1993年8月设置「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筹备处」,开始进行课程、教学、校舍整体研究,这种以教授研究群的研究成果报告做为设校依据的作法,虽未必絶后,但确属空前;其研究成果包括教学师资规划报告、校舍设备规划报告、招生升学规划报告、教务方案发展研究报告等,最关键者即教务方案发展研究报告中有关课程规划的研究成果,报告内容明白指出「丽山高中之课程应保持最大弹性,不必以现行标准本为限;课程设计应以充实模式为主,配合学生之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各种充实模式皆有其价值,尤以独立研究、名师指导及到大学选修为然。」这一段研究报告实为丽山高中校本课程规划的最高指导原则。2000年丽山高中正式成立,并招收第一届新生,6年来在升学与学校特色上获致良好表现,与学校本位课程的关系密不可分。

    丽山高中学校本位课程设计,系依据设校宗旨与校务发展目标而来,兼顾资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设计应注意原则,以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授课时数为基准,但不受限于授课科目的原则下,规划设计以加速、充实并进,具有科学高中特色,三年连贯的弹性课程内容。希望能透过弹性的课程设计,使这些数理性向优异或单科优异的偏才学生,获得适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以发挥其潜能。其课程规划可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三个要项。

    壹、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有三个主要目的;

    首要为发展科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由「做中学」以增进创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和研究发展的良好习惯。

    其次为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体察周遭环境、发现问题、搜集分析资料、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归纳演译、撰写报告等实验研究的能力。

    最后则希望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从搜集、阅读、分析外文资料,增进学生运用外国语文的能力;由运用计算机科技呈现研究作品,增进学生使用计算机之能力;由成果发表,学术专业问与答的历练与学习,增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促成学生多元学习,同时达到培养多种关键能力(注1)的目的。

    贰、课程内容

    经过研究与发展的课程内容规划学校课程特色包括:

    一、基础科学课程的洗礼:经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增进科学素养与兴趣。

    二、工具课程的学习,奠定研究基础:包括计算机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之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体察周遭环境、发现问题、搜集资料与分析、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归纳演绎、撰写报告等实验研究的能力。

    三、特色课程:以「研究方法」为基础,藉由「专题研究」课程的试探,坚定钻研基础科学的生涯方向,由教师就其专长领域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索,由研究动机及目的探讨、研究方法设计、进行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并完成报告撰写与公开发表。

    四、空白课程:经由空白课程,增进学生运用多元资源与沟通能力,包括自我探索、生活哲学、生涯规划。

    参、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专题课程的设计系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及信息等六大领域,就学校现有教师学术专长列为开课导向,教学内容以高中学科课程为基础,进行加深加广之「主题研究」,并适时延请专家学者指导。

    高一设计「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课程,先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五大领域课程以统整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包括

    1. 学科领域介绍。

    2. 介绍研究方法类型。

    3. 如何寻找研究主题。

    4. 拟定研究计划。

    5. 搜集资料。 

    6. 资料分析。

    7. 设计实验验证。

    8. 撰写报告、论文。

    由各领域教师自编教材教学,引领学生学习和试探,并适时安排参观大学及研究机构,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和研究兴趣。

    高二开设「专题研究」课程,由教师就其专长领域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式研究学习,教学过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学生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所需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与研究,寻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所得之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成果报告并进行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报告包括如何决定研究主题、研究动机及目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等。

    另配合课程进度,办理科学海报展览、专题研究成果发表会、校内科学展览等科学周竞赛评比活动,以验收成果。

    在实施方式上,高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为必选课程,上、下学期各三学分。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五种课程以协同教学方式开课;另开设「电子计算器」必选课程,上、下学期各二学分,以基础概论、基本操作及程序设计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不同学科领域之试探学习。

    配合各学科领域成立社团活动,促使学生自我探索,发现兴趣,并做好高二选修「专题研究」之准备。已确定兴趣之同学可于第一学期结束前,选定指导老师,申请利用原「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上课时间,进行专题研究计划,展开实验研究。

    高二开设「专题研究」必选课程,上、下学期各三学分。由学生于高一下学期六月上旬填写高二选课表时,凡选修理组之同学应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及信息等六大领域「专题研究」择一选修,选修文组之同学可就社会科学领域「专题研究」选修。「专题研究」,学生可选择独立研究或多人小组合作研究方式进行,并采小班教学为原则,每一教师指导十至三十位学生。

    在成绩评量方面,高一「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由五科领域授课教师分别评分,再综合计算平均分数,登录为学期成绩。评量内容包括学习态度、研究计划、学习日志、研究报告(书面及口头报告)。

    高二「专题研究」由指导老师就学生学习态度、研究计划、研究进度、研究论文及成果发表(含书面资料及口头报告)及论文口试等项目评分。

    肆、实践探讨

    「研究方法」与「专题研究」课程给予学生的帮助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的方法与主动学习的态度。其学习方式因为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内在动机、鼓励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展示机会等特色,确实较能满足当今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否能帮助学生发展学习和启发思考能力,可以由几个理论基础来探讨。

    一、符合理想的教学环境

理想的教学环境,应以学习者、知识、评量、社群为中心,「专题研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符合上述原则。

    二、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主动解决问题的参与者

    1. 知识为中心:学习者须主动界定问题,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获得问题解决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或能力。

    2. 评量为中心:「专题研究」课程的学习过程提供回馈和修正的机会,是一种符合教学目标的学习评量。应用过程中不断的讨论和回馈,以形成性评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与呈现属总结性评量。

    3. 社群为中心:以知识建构为基础的学习历程,学习者经由更有能力的同侪、教师、父母、大学教授并利用网络科技与各种资源而发展出维高斯基(Vygotsky)所谓的「能力宽度」或「可能发展区」。

    「专题研究」课程的学习虽然需要加入更多的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但因为学生成为追求知识和问题解决的发动者,真正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有效落实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评量和社群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三、符合维高斯基的「可能发展区」,激发学生学?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