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抗震救灾 民进在行动 > 重建家园献计出力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关于汶川地震灾害后的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恢复对策建议
 
 

  汶川地区的特大地震灾害,破坏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使得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汶川灾区所在的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这一区域同时也是生态功能特别重要的地区,从东向西在不到100公里的距离内海拔急剧爬升了几千米,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46%的大熊猫生境和42%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就分布在岷山地区。除了熊猫之外,还有金丝猴、牛羚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发生在汶川的地震,既破坏了其生态功能,又加剧了其生态问题。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重点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密集的区域,分布有39个自然保护区,地震使这一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创,如何迅速有效开展震后生态恢复问题,是今后这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正视地震对林业和生态安全造成的现实损害及产生的长远影响,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搞好四川生态建设,事关三峡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建议尽快将四川纳入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长效机制。

  2.地震造成的林地毁损、山体裸露,大大降低了水源涵养功能,破坏了森林生态和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江河两岸、水库周边等滑坡区的边坡治理,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栖息地。

  3.应高度重视灾后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将汶川地震灾区林业重建规划纳入国家整体灾后重建规划之中。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