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民进全国会刊(报)工作网上交流研讨 > 浙江 > 工作体会


寻找最佳结合点

——浅探会刊的指导性与可读性

报刊的指导性与可读性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这对每一份报刊,尤其是非娱乐性报刊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党派会刊这样一份性质特殊的刊物尤甚。 说它难,首先是因为这两者结合的“度”很难把握,刊物性质不同,这个“度”也就不同;其次还因为,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变化,它也要有相应的变化,需要不断地调整。 民进浙江省委会会刊从最初的四开小报《浙江民进》到《浙江民进》期刊,再到《开明》期刊,几经改版。每一次改版,并不只是外形的改变、装帧质量的提高,更多是内容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浸润了我们对会刊指导性与可读性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的思考 办一份刊物,首先要明确的是它的定位问题,它关系到刊物的指导思想、编辑方针、组稿方向等,它是刊物的灵魂。 会刊是什么?它是会内沟通信息、探讨经验、指导工作的刊物,而决不是供会员业余消遣的读物。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定位,离开这个定位,会刊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个定位决定了它是一份严肃性的刊物。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严肃性的刊物就一定是板起面孔说教吗?任何一种刊物,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需要让读者接受,如果读者不愿意看不喜欢看,指导性也就无从谈起,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意识到,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会员们的思想已日益活跃,板起面孔的说教、干巴巴的概念,已经很难让他们接受。因而,我们认为指导性与可读性缺一不可。这是《开明》改版的初衷。 与以往我们在会刊编辑中注重会务报道、过于偏重指导性相比,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重大改变。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是一个指导思想。在实际的编辑过程中,如何处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才是真正的难点。 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会刊的指导性与可读性。前者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党派的刊物,它必须围绕会务工作,有理论上的探讨和实际工作的启迪。而后者,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套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有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也可以说,有一千种刊物,就会有一千种关于可读性的诠释。它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定位的,才是正确的。会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可读性也是无可借鉴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轻松的、搞笑的、猎奇的,毫无疑问都会有很高的可读性,它适合那些娱乐性刊物,但显然不适合我们的会刊。什么才是适合会刊的呢?经过不断地尝试、思考,我们认为,会刊的可读性不能离开指导性来考虑。它必须以指导性为前提,为指导性服务。离开了这个前提,不但违背了办刊的初衷,也难免流于肤浅。 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凑。如果把指导性与可读性完全隔裂开来、对立起来,只是把严肃的内容与轻松的内容生硬拼凑在一份刊物里,而严肃的只管严肃、轻松的单纯轻松,其结果只能是,太严肃的依旧没人看,太轻松的则在轻松过后不能留下什么有益的东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定的总体办刊方针是:坚持指导性与可读性并重,把指导性作为可读性的归结点,把可读性作为实现指导性的手段。 我们的实践 我省会刊在最初的<浙江民进>报阶段,其定位比较偏重于资料性,以报道会内新闻、沟通信息为主,2002年改为<浙江民进>期刊后,为了适应刊物本身的特点,增加了深度报道,提高了指导性,在可读性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但由于缺乏办刊经验,会刊基本上还处于报纸向刊物过渡的阶段,很多地方还遗留了报纸的痕迹,且由于受固有观念的局限,探索的步子迈得不大,会刊改版的效果并不明显。 2003年底,会刊编辑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全面改版会刊,提高指导性与可读性,把会刊办成会员爱看的、高质量的刊物。 2004年起,我会会刊改名为<开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很大改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突破原有框框,调整版面格局 多年来,党派内部刊物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开篇一定是有关会务工作和领导人活动的“要闻简报”,似乎不这样不足以体现其重要性。事实上,这仍是报纸的编辑思路。新闻要有时效,而会刊改为季刊后,已全然没有时效性可言。这些信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更为迅捷的渠道传递,比如网络、或每半月一期的工作简报等。而从刊物角度看,简讯类文章放在卷首,对其整体力度、视觉效果都会有影响。因而,我们首先对此进行了改革,将一些有深度和力度的重头文章放在卷首,起到“抢眼”的作用,提高了刊物的份量。考虑到会刊的资料性作用,同时兼顾少部分没有条件从网上或其它渠道获取信息的会员,我们仍然刊登会务简讯,但用最简短的文字进行概括,并放到了卷尾。 2、力求言之有物,以深度吸引读者 经过在会员中间的了解,我们意识到,会刊之所以缺乏可读性,主要原因是宣传内容比较空泛,形式也较为陈旧。工作总结之类的文章多,关注焦点问题的文章少;空话套话多,言之有物的少;重复权威观点的多,有自己真知灼见的少等等。真正关注会刊的会员,都是有强烈责任心,热爱党派、热心党派工作的人,他们不仅要从会刊中获知会内的信息,更希望从会刊中得到启迪和思索。因而流于表面的报道已是远远不够的了。 改版后,我们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或增加新内容,或在原有内容上改变宣传角度。比如: 在“参政议政”的大栏目下,我们设置了“关注”、“调研纪实”、“建言献策”“议政人物”、“议政实践”等小栏目,从不同角度反映我会参政议政的聚焦点、成果,探究参政议政的思路和方法,宣传参政议政的代表人物; 每年的“两会”宣传,读者看到的往往只是总结性报道里的一些数据和提案、议案的大汇总,现在,我们采用了更为动态而有现场感的宣传方式,宣传“两会”上的参政议政成就,捕捉委员、代表们的思想火花,设立了“委员访谈”“直面热点”、“两会拾萃”、“提案点击”等栏目,力图使读者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触摸到代表、委员们的激情和睿智,能够更感性地了解我会参政议政的成就。 我们开设了“开明言路”栏目,下设“议政随笔”、“社会视点”、“法眼透视”、“教育论坛”、“世象杂谈”等小栏目,从各个角度广泛关注社会问题,言之有物,受到读者欢迎; 在统战理论研究上,我们改变四平八稳的宣传口吻,试图突出“研究”的色彩,以探讨性为主,发表一些有自己见解且能指导工作实践的好文章,或萃取一些新颖的观点,以期给读者一些思索。 上情下达,是会刊必须承担的任务之一,通常的做法是对重要的文件或精神全文刊登,一铺到底。这样的方式省事,但没有可读性,读者不喜欢。改版后我们调整了思路,为了避免使刊物成为文件的翻版,我们采用了解读的方式。比如每年的全会工作报告,我们按要点进行分解、浓缩,化解了枯燥的登载,又使读者对重要的精神一目了然。今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下发后,我们也采用亮点解读的方式,使读者能抓住要点,迅速领会其实质。 我们还打破地域局限,在立足本省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向外组稿。2005年,我们专程请原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为<开明>撰写了“论和谐社会”一文,从专家的视点、更高的角度剖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给读者以启迪和教益,也提高了刊物的档次。 通过这样的改变,刊物的指导性和可读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3、软化“硬新闻”,改革八股文风 会刊毕竟不是晚报,也不是休闲杂志,它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过多刊登那些贴近百姓生活的“软新闻”。宣传会务工作,这是会刊的主要任务,是体现指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类报道往往容易写得“千人一面”,干巴巴的语言,八股式的套话,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让人没有往下看的兴趣。如何在这些工作报道中有所突破,把“硬新闻”软化,体现出“可读性”。这也是我们着力进行的一个探索。 我们摒弃了以往写新闻时,只满足于交代五个“W”的写法,要求写法上更活。少用概括性语言,多写现场感,增强感染力。对会议报道,不是就会议去写会议新闻,而是尽量跳出会议去写新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揣摩读者最想知道的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比较具有可读性。在文字组织上,多借鉴散文的笔法写新闻,吸收散文活泼、生动、优美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的东西清新明快,能吸引读者。在体裁上,我们也尽可能体现多样化,比如在一些文章中运用了新闻述评的方法,就深度作一些挖掘,让读者在“了解”后面更有“思考”。 总之,写法活、体裁活、表现手法活,这样可读性就强了。 <开明>改版至今,才出版了6期,对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探索,也还是粗浅的。但会中央和会员读者对我们的鼓励,表明我们探索的思路是对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将这种探索更加深入细致地进行下去,办出更富有特色、更受读者欢迎的会刊。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