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热烈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节 > 专题研讨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我国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政策原因与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作者演讲及幻灯片整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复兴

一、教育公平的基本问题

(一)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存在较大差距,人     们不能公平享受义务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1、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投入差距较大
——城乡之间的教育经费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义务教育阶段城市的经费投入远远大于农村的经费投入。(1.5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80%)
——城市义务教育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西部某省的个案:70-120)
——东、中、西部义务教育投入存在明显差距。(中部凹陷,上海是河南的10倍)
2001年部分地区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支出
•        小学(城)   (乡)           初中(城) (乡)
•全国     1483.98    797.60             1955.03    1013.65
•北京     4313.28    2793.79            5695.23     3519.42
•上海     5885.70    3604.68            5488.54     4047.03
•湖北     1082.55    530.46             1622.92     966.40
•河南     850.85     471.51             1230.47     716.40
•陕西     797.25     607.23             1079.04    823.62
•2004年:
•上海     6680(10)   6831(9)
•河南      654 (1)   763 (1)
•2003年:83%农村学生,17%城市得 学生各占
•  用50%义务教育经费 
2、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条件差距突出
——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较差,远远落后于城市。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队伍差距明显。农村有31万名教师尚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46万代课教师,94%分布在农村;2005年城市初中高级教师所占比例为12.36%,而农村仅为2.33%。  
——现有的教师编制制度不能适应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的要求。城市学校的师生比明显低于农村学校。农村小学、初中师生比为1:18 、1:23,城市则为1:13.5 、1:19,现有政策的规定是有利于城市,不利于农村。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尚未建立。农村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城市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流向重点学校,导致城市更强,农村更弱,东部更强,西部更弱,重点校更强,薄弱校更弱。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别明显。2005年,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之比为3.6:1(分别为685元和191元),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之比为2.3:1(分别为749元和332元)。
3、区域内差距大于区域之间的差距。
•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之间在经费投入、办学设施、师资水平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问题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
•  一是省内教育差距大于省际教育差距,   
•  二是区域内(如某一省内或某一县内)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往往有天壤之别。
4、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公平
——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资源的享用
——学生评价
——处境不利群体的弱势地位(贫困、性别、少数民族、残障、移民)
——统一性、单一性导致的对差异性的漠视

(二)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优质资源短缺且配置严重不合理。
1、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严重失衡。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偏低。还有相当一些农村地区没有中等职业学校。
——由于体制、政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普通高中的数量与质量都优于中等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对普通高中的投入明显大于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 高中阶段入学机会严重不均,困难家庭孩子上学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高中入学机会在城市、县镇、农村之间的差异十分严重,差距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阶层之间的差距已成为高中教育机会公平问题中最突出的因素,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极大地影响着子女进入高中的机会。
——尤其是农村家庭和城市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现象普遍

(三)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1、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远远低于当地城市居民
——随迁农民子女上不了学或超龄入学,成为义务教育的新难点。
——大部分随迁农民子女上不了好学校。
2、 随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能享受国民待遇,需要额外缴纳更高的学费。
3、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政策不良是教育不公的最重要原因
——城市偏向
——高等教育偏向
——公办教育偏向
——重点学校偏向
政策原因成为导致教师队伍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必要条件。没有教师队伍的均衡就没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政策的调整非常必要。

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趋势

(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
1、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种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和平发展与和谐社会构成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思维。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在教育政策制定和调整中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国家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的重视。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对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缩小社会差距意义重大。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发展的教育。
2、越来越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政府的基本责任

(二)财政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是以政府主导型投资的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而以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相对滞后。这种财政体制导致在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教育不公平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开始由经济建设型和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财政政策与财政支出结构也必须要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政府应该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解决公平(再分配)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正在展开。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以及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的供给。

(三)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日益成为政策与立法的首要价值
——以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为代表
(1)两个“必须”第2条2、3款: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突出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
——强调了政府的义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责任(6条1款
级政府的责任(44条1款)
——明确了政府的首要责任与最终保障责任:建立经费保障与制度,全面纳入财政保障(2条3款,42条1、2款)
(3)对教育公平问题作出新的规定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涉及性别、民族、种族平等(5条)
——弱智与特殊教育(9条)、
——贫困学生(10条2款),
——均衡发展问题则未涉及
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进一步强调了家庭财产与宗教信仰方面的平等(4条)
——规定了政府的均衡发展与弱势(贫困与残疾)补偿责任(6条1款)
——政府均衡配置师资力量( 32条2款)
——政府经费向农村与薄弱学校倾斜基础上均衡配置(45条2款)
——经费省级政府统筹,(44条)有利于均衡发展与公平
——禁设重点校、重点班(22条1款)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