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热烈庆祝中共十七大胜利召开 > 领导讲话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严隽琪:多党合作事业扎实推进 参政党作用显著发挥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严隽琪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回顾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们感到最明显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党合作事业扎实推进,参政党作用显著发挥。

  一、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和发展了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先后制定颁发了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5号文件和15号文件。这些文件理论上有新的发展,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论述;政策上有新突破,对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以及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贯彻执行上有新举措,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方面,明确了新的要求。

  例如,对过去大家认为比较薄弱的“民主监督”,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从原则、内容、形式、渠道和机制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民主监督“增量扩容”、“拓宽渠道”、“畅通渠道”,便于实行、检查和监督。又如,将民主党派的各项经费开支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统一划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经费问题,用制度保证了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和颁发,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工作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二、多党合作的制度保障更加具体实在

  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贯彻中共中央两个5号文件和15号文件的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令人振奋。我们感到多党合作有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从中体现了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真诚态度和热切期盼。

  ——“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得到了切实的贯彻。五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主持过多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协商会,不仅在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前征询意见,而且就防控非典、宏观调控、修改宪法、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人大监督法等国计民生和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听取党外人士的建议,并对吸取和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仅2006年,中共中央就召开党外人士协商会22次,平均1个月近2次。

  ——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有了较大的进展。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为例,目前全会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职务的人数624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由1757人、9227人,各级特约检察员、监督员、教育督导员、审计员1700多人,他们积极参与了国家政权建设,参与了行政工作,参与了立法和执法检查、视察等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

  ——多党合作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中共中央和地方党委不断加强和改善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各级统战部门努力为民主党派多办好事和实事,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多党合作、关注民主党派的良好舆论环境。五年来,中央媒体和统战报刊对民进的报道逐年递增,从年均800余篇增加到近2000篇,其中2007“两会”期间对民进的报道即达1310篇。民进甘肃省委会、云南省委会、四川省委会、海南省委会、湖北省委会、北京市委会、江苏省委会等十余个省级组织先后搬进了新的办公大楼。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基层支部的活动得到了所在单位中共组织的大力支持。如,中共北京市农业局党委为民进北京市委会直属农业科技支部提供了专项经费和办公地点,中共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为该院民主党派支部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室。

  三、参政党工作领域不断拓展,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五年来,民进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围绕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履行参政党职能做出了突出成绩,发挥参政党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巩固老阵地,开拓新领域”,参政议政结硕果。既在文化、教育、出版等领域作出不懈努力:如近年来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出版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重视学前教育、落实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和改革高等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提案;同时又在“新领域”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形成了长江上中下游水土保持、西部大开发和“三农”问题、星火科技与生态富民工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节约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荒漠化治理等新领域七大系列的参政议政成果,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民进各级组织在各级政协会议上提交的党派提案中有300多份被评为优秀提案,120 余份被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其中,许嘉璐主席六下贵州、两赴甘肃,就黔西南和民勤地区的石漠化和沙漠化治理问题,调查研究并致信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石漠化治理已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个有关部委提交了治理规划,国家发改委共投入资金20亿元。

  ——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民主监督见实效。五年来,全会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了以协商讨论、批评建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工作。会中央领导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政治协商中,发表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真知灼见,针对国计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书信方式直接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及时向全国人大和政协发映信息2000余条。其中,关于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加强金融监管、林业生产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意见、建议和信息,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组织部、银监会、国家林业总局等单位先后走访了民进中央。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社会服务上台阶。民进积极做好支边扶贫、民办教育和民营企业家的工作,相继开展了“星火”西进、“青年星火西进”、“走进西部——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百名民进优秀教师西部讲学”、“百名民进民营企业家走进西部”、“百名港澳台企业家走进西部”等“六个西进”的系列活动,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献计出力。截至2006年,民进全会累计城乡少年结对近10万对,资助贫困生9万多名,捐赠物资以及人民币总计价值一千多万元;发动民营企业界会员,开展了“百企入渝”“百企入桂”“百企入晋”“百企龙江行”“百企入甘”活动,签署总投资额逾40亿元的合同和投资协议。2004民进中央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启动的“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项目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带动当地3万农户脱贫,解决6万人就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去年,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表彰活动中,民进有35个集体、60名个人受到表彰。

  ——坚持文化认同、广交朋友,海外联谊拓新路。民进积极主动地拓展对台工作的新平台,强化文化认同,促进国家认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连续举办了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两届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两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得到了海峡两岸政界、学界和企业界有关人士的积极响应,累计参加人员3000多人次,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与会者不但交流了学术成果,进行了经贸合作,也增加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和一个中国的认同。其中,在陕西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期间,共签订18项投资合作协议,利用资金总额达42.6亿元,

  四、自身建设相互促进,政党关系更加和谐

  五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建设,民主党派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推进高素质参政党建设,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参政党自身建设相互促进,使我国的政党关系更加和谐。

  民进全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会员的思想、指导参政党的实践、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民进的优良传统、工作纲领、工作方针、共同价值理念等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工作理论,进一步巩固了全会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民进以党为师,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会员从2002年的8.2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0.5万人,2007年各省级组织顺利换届,新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界别有所拓展,知识层次、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领导制度不断完善,参政党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机关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全会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参政议政工作的新方式、新平台。

  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将掀开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必将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不但要牢记多党合作的昨天、把握多党合作的今天,还要展望多党合作的明天。无论形势怎样发展和变化,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准则不能变。可以想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公民对政治的有序参与将进一步扩大,民主的形式将进一步丰富,民主的内容将进一步创新,民主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我国的政治体制体制改革将会更加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民进作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