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生态富民专题 > 民进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 民进中央考察成果


重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7月1日—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率领由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秘书长赵光华及农业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对重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到长寿县新市镇、涪陵区清溪镇、酆都县兴义镇、忠县新立镇、大足县龙岗镇的生态家园示范村进行考察,与村里的农户代表座谈,并听取了重庆市和长寿县、涪陵区、酆都县、忠县、大足县等五个区县关于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情况的汇报。

    重庆市的特点
    重庆市辖40个区县,总人口3107万,面积8.24万平方公里。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大、二低、三重”的特性。“一大”是农业的比重大。2002年农业增加值315.8亿元,占全市GDP的16%,大大高于京、津、沪和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人口1976万,占总人口的63.6%。“二低”,一是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山地面积占60%,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恶劣;二是指农民收入低,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8元。“三重”,一是指扶贫任务重,全市现有14个国贫县,4个市贫县,均分布在山区和三峡库区,还有9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二是指移民任务重,三峡移民达1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42%,除中央安排的少量省外安置的,主要是就地后靠安置,加重了耕地的负载;三是指生态建设任务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53%,2332万亩耕地(统计面积)的70%左右是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艰巨。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情况
    重庆市从2000年开始进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试点示范工作。几年来,市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试点工作与生态农业、扶贫工作、移民工作、生态建设和保护、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脱贫致富和农村小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2年,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口,改造省柴节煤灶3.8万户。到2002年底,全市已建成2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5000余户示范户,户均增收节支3000元以上。
    在生态家园建设的规划布局上,重庆市重点抓好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生态经济区、成渝经济走廊和都市经济发达圈的生态家园建设,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以建设小康示范型生态家园为主,在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的贫困区县以建设脱贫致富型生态家园(建沼气池,改造厨房)为主。在不同区县的小康示范型生态家园建设中还分别采取了“一建三改”(建一口沼气池,改造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一个畜禽圈舍)和“一建五改”(建一口沼气池,改造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一个畜禽圈舍、一亩果园、一块晒坝)两种模式,主要是根据农户的财力量力而行。
    为做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作,市里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市建设领导小组与项目区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里坚持把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作为全市每年实施的“民心工程”内容之一,加强考核,由市委督察室、市政府督察室实行全过程督察。
    我们切实感到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且易于实施的具体抓手。通过生态家园建设可以保护植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拉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推动种植业的调整,从而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在农村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通过示范户的示范效应,切实体会到生态家园建设的好处。大足县的群众说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了“四省三增二减少一净化”(即省煤、省劳力、省电、省钱,增肥、增效、增产,减少病虫害、减少水土流失,净化了生活环境)。
    我们所到之处,处处都能看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的热切盼望,感受到干部群众对实施这一计划的巨大积极性。在我们进村入户考察时,农民争着表达要建池的愿望,有的甚至向我们提出“为什么他们能建,我们没有建”,“什么时候给我们建”之类的问题。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没有国家资金支持,农户自筹资金也要建池的可喜局面。在大足县龙岗镇棠香街道办事处和平村一社,几十户村民中就有8户自筹资金建了沼气池。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经济结构,带动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一些区县还结合生态家园建设,推动农户形成了适宜当地资源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业生产结构。在我们考察的5个区县,生态家园建设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成为生态农业建设的突破点。“猪—沼—果(鱼、菜)”的生产模式减少了传统种植、养殖对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改良了土壤,提高了肥力,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辟了生态农业建设新途径。
    忠县“威旺迪环球·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是中外合作项目,该项目对基地果园的土质、水质和用肥要求较高。县里将生态家园建设与该项目结合起来,在该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地区引导建沼气池的农户种植柑橘,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对的水、土、肥要求较高的问题。现在该地区的柑橘种植已初步形成规模,获得效益。
    涪陵区清溪镇平原村一社是三峡移民搬迁社,全社有34户农户,121人。淹没前人均耕地1.35亩,以种植水稻、玉米、榨菜为主,年亩产值1000元;现在仅剩耕地42.35亩,人均0.35亩。该村把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与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以生态家园建设带动该社种养殖业的发展。目前,该社户均存栏生猪5头以上,年出栏生猪8头,仅此一项,户均增收2500元。同时,利用“猪—沼—菜”模式种植的榨菜,亩产增加15%以上,减少了因过多使用化肥而造成的“空心菜”,提高了品质,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大足县棠香街道和平村农户杨世焕家养了蛋鸡6000只,为了解决鸡粪的处理问题,建了3口沼气池;又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发展养殖业,利用沼渣、沼液喂猪、养鱼,年出栏生猪50头,养鱼面积近10亩,年销售成鱼2万斤以上,年收入达10万元。
    2、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山区和库区,农民的生活用能以薪柴为主。据忠县(三峡库区移民县)的统计,全县农村常年生活用能折标煤32万吨,其中林木折标煤18万吨,占农村能源总量的56%,作物秸杆折标煤10.2万吨,占32%。全县每年要烧掉31.6万吨薪柴,相当于42万亩薪柴林的年生长量。3—4口之家的农户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已可满足全年做饭和点灯照明的需要,年可节省柴草2.25吨,相当于3亩薪柴林或6亩林地的年林木蓄积量。
    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可以改善农村能源短缺和用能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有效地保护林木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忠县生态家园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石宝镇三湾、东山、四民村,忠州镇的护国、长河、桐梁村,新生镇的白尧、邓家村等村镇,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成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在我国广大农村,人畜禽粪便大多就地排入池塘、河流,对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如何保护库区的水源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重大问题。在三峡库区周边的区县建设生态家园,可将人畜禽粪便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解决了库区水源的污染问题。
    3、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了农村的社会文明进步。
    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建设,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农村的面貌。通过发展沼气,使农民的生产生活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我们考察的五个生态家园示范点,所到之处都非常整洁,没有一般农户院中“满眼柴草,到处蚊蝇”的现象,基本上看不见蚊蝇。由于人畜粪便及时入池,消灭了蚊蝇滋生地,大大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由于使用上清洁燃料,使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三峡库区周边的农户,所烧之柴有相当部分是从江里捞取的浮柴。)由于有了清洁的院坝,农民劳作之余也有了休息、娱乐的去处,业余生活比建沼气池前丰富了许多。酆都县的群众用形象化的语言总结出生态家园建设的好处:“一建带三改,得三料(燃料、肥料、饲料),见三效(节约了打柴工和肥料,解放了妇女)”。
    广大农民群众从生态家园的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在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因而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普遍反映:生态家园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在农民群众的眼中,生态家园建设就是“三个代表”。在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农民的思想工作好做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党在群众中凝聚力、号召力增强了,为在农村实现“两个文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用忠县干部的话说,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除了农业部门外,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林业部门的封山育林,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卫生部门的农民健康,爱委会的改水改厕,建设部门的村镇建设,妇联的妇女解放和地位提高等等,均可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中得到体现。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短缺严重。
    在我们调研的5个区县,政府已把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作为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但普遍感到资金短缺严重。据重庆市的测算,农户的“一建三改”费用为2900元,其中建池费用为1500元,三改费用为1400元(以建沼气池、改造厨房为主的脱贫致富型费用为1800元)。对建池的农户,国家补贴每户1000元左右,市和区县政府补助250元左右(地方配套资金与国家补贴的比例是1: 4),农民需自筹资金1650元左右。
    按照全国农村沼气建设规划(2003—2010年),重庆市属于沼气发展适宜的重点地区,要求沼气普及率达到42%。重庆市农村人口1976万,按每户4口人计算,全市约有494万农户。截至2002年底,全市累计拥有农村户用沼气池48.2万口(包括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沼气池),拥有率不到10%,沼气的发展现状与规划要求的差距甚大。制约建池速度的?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