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台湾专题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


两岸及港澳新闻界关注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上,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祖国大陆的新闻传媒负责人及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就大家所关心的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既热烈又认真的探讨——

  增进两岸及港澳新闻界交流合作成为共识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两岸及港澳新闻界近年来各个层次的交流互访频繁,合作规模日益扩大。这一发展态势,对沟通两岸及港澳同胞的感情,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进互信,对扩大两岸及港澳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产生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台湾记者每年约有1500多人次来大陆各地采访,到2004年底,来过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人数累计已超过1万人次。自从1993年大陆开放台湾记者来大陆“驻点采访”至今,大陆已先后批准13家台湾媒体在北京、上海、福建、四川等地驻点采访,现在常年在北京驻点采访的各类台湾媒体有8家,大陆还在近期陆续推出了包括下放审批权,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台湾记者来大陆采访更方便,渠道更畅通。

  与会人士也注意到,当前两岸新闻交流发展并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台湾记者来大陆的多,大陆记者去台湾相对较少,二者的比例大约为20∶1。

  有专家表示,造成目前两岸新闻交流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当局的人为限制,而两岸新闻交流应该是互动的,因此,台湾当局应尽快取消不合理的限制。中国记协的有关负责人则希望台湾当局能从维护两岸新闻交流的大局出发,改变不合理的规定,切实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合理健康地发展。

  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成为热门话题

  面对地震、洪水、海啸、飓风等“天灾”,爆炸、大火、车祸、空海难等“人祸”,新闻传媒如何报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怎样体现人文关怀?

  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应春认为,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短短的一星期内,虽然有负面报道,但有关拯救、盼望、沮丧、援助等正面关怀的题材远远盖过负面故事的报道。而大灾难下的人性故事,往往是最好的题材。

  “灾难发生以后,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澳门大学新闻与公共传播课程主任林玉凤女士列举大量数据说明,“尽力人道救援灾民”是媒体向公众发放的最重要信息。

  湖北日报副总编辑雷刚认为,大陆媒体越来越关注灾难事件中的受害个体,调查和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宣扬救难中显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人文关怀精神越来越多地渗透在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

  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如何更体现人文关怀?与会专家学者也提出不少想法和建议。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采取富有人情味的接近方式,要注意提问方式、用语,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二度伤害,不宜过多过分反映和渲染灾难的惨状和细节等。

  正视记者采访的安全问题

  据统计,2004年共有129名记者在采访新闻时殉职,是过去10年来记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记者如何迅速、准确地报道灾害新闻,又能确保自身安全不受伤害,实现“双赢”?

  台湾电视公司新闻部副理胡佳君先生说,在报道灾难新闻时,电视记者常要深入灾区获得第一手报道画面。他以去年台视记者平宗正采访风灾新闻时不幸罹难为例,呼吁媒体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要正视记者采访的安全问题,“以生命安全为第一考量”。

  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委员邵卢善先生认为,没有任何一条新闻的价值比记者的生命更重要,没有任何一幅照片值得记者流血去换回来。为了避免和减少记者的伤亡,他建议,在战乱和灾难等风险高的现场采访,提倡媒体集体合作形式。

  新疆电视台台长施生田先生表达这样的观点:记者确保自身安全,是最大追求灾害报道新闻价值的前提;记者确保自身安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体的生命安全,更在于履行媒体职责,为受灾群体争取最大范围的人道主义支援;在灾难现场记者的采访活动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保护,更需要周围环境的支持和配合。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权益之平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媒体进行“扒粪式报道”,从业人员以全天盯梢、尾随、跟踪、偷拍等手段穷追不舍,无所不用其极,形成“狗仔队”现象,令采访对象无所遁形、提心吊胆。有的甚至弃被采访者之权益于不顾,让被采访者隐私权荡然无存,基本人权更被视之为敝屣,被任意践踏。

  与会人士无不对上述“乱像”深恶痛绝。台湾联合报社主任秘书夏训夷先生说,从1997年的“白晓燕案”,到璩美凤性爱光盘事件等,在近年岛内历次八卦新闻炒作中,媒体或无端揭人隐私,或毁人名节,或无视被绑票人质安全,尽管受到阅听大众批评,却仍我行我素,如此现象一再重复出现。

  夏先生不无悲观地认为,采访者权利与被采访者权益的平衡短期内不但不易达成,反将随着台湾媒体堕落的加速与人权观念的建立,双方权益的失衡将更形偏颇,冲突也势必更加尖锐。

  当救生员从湖中捞起溺死的儿童,记者应否拍摄现场悲痛欲绝的父母?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认为,可以考虑四个方面:中庸之道、必需之道、最大好处、待人如己。坚持真理公义、讲事实、不说谎,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你就要怎样待人。

  如何保障被访者的隐私?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的矛盾如何化解?客观与人性孰重?私人及公众的界线何在?围绕这些既对立又并存、新闻界经常要面对的概念,与会者展开激烈的争论和探讨。

  (记者:张何平 人民网乌鲁木齐8月30日电)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