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学习贯彻"十一五"规划专题 > 领会与解读


七大目标勾勒“十一五”新景图


    编者按:本篇文章虽然是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解读,但对于我们学习了解《“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很重要的帮助,故编入此栏目中,以作说明。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这是党中央对“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

    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七个方面,党中央为我们勾画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体现了“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是从产出方面提出的代表性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综合实力的代表性指标,其增长速度是确定其他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

   “这个目标是根据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充分考虑‘十五’时期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马凯说。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明确要求,到201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十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长达到9%以上,超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要求的7.2%的速度。据此测算,“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7%左右,就可以实现经济总量十年翻一番。这样一个目标明显偏低,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马凯进一步分析说,“十一五”时期,我国具备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市场空间、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只要达到7.5%左右,即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从需求和供给条件分析,7.5%目标的实现是可能的,与“十五”时期年均增长9%以上的速度相比也是比较稳妥的。

    为避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明确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从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投入方面提出的重要目标。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支撑经济增长的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都严重短缺,如何有效化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考验。值得注意的是,投入指标首次被列入国家五年规划。“既有产出的导向,同时又有投入的导向,这使五年规划的目标体系更加完整。”马凯说。

    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意味着“十一五”时期年均节能率要达到4.4%左右。马凯分析说,虽然这几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也说明我们节约能源的潜力还很大。他指出,“十一五”时期只要我们进一步强化能源节约的政策导向,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管理,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针对这几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土地特别是耕地减少过多的情况,各个部门也提出了应对之策。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重中之重是污染防治(水、空气、土壤),保障饮水安全又是首要任务。国土资源部则提出,“十一五”期间,保护资源将更加严格规范,使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近几年来,西部的青海省着力于扎扎实实抓生态、打基础和加快培育、壮大特色经济。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未来五年,青海省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都要更加注重从资源、民族、文化特点和比较优势出发,扬长避短,纳入特色发展轨道,形成竞争优势。要努力形成特色禀赋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尊重群众的要求,以农牧民增收为中心,继续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的种植业、畜牧业,提高比较效益;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畜产品深度加工,提高转化程度和增值水平。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继续大力加强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加工增值水平。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联合开发和产业融合,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青海优势特色产业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转变,加快形成能源资源集约利用、节约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具体体现。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马凯强调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整体素质不高和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三个“缺乏”集中起来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企业是市场竞争和创造财富的主体,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国只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才能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的形势,才能有效化解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制约,也才能逐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从单纯的技术引进、加工组装向自主创新、自主制造转变,从单纯依靠低价优势、数量优势向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变,逐步改变单纯依靠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低端产品“世界工厂”的格局。

    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科技部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实施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龙头;扭转社会公益类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的局面;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更多新的突破。二是把体制创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杠杆,科技宏观管理改革要有大的进展;集成各路科技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三是把优化创新环境作为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完善开放共享、绩效考评等机制和政策,形成完整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继续推进科技评价制度、奖励制度和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敢于冒尖、甘心寂寞的创新文化氛围。

    “十一五”时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的重要时期。这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也是“十一五”期间必须着力实现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发展,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这一问题不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就难以化解,发展不仅难以全面和协调,而且也难以持续。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发展到把提高开放水平和质量放在更重要位置的阶段。我国具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综合优势,具备继续较大规模承接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既孕育着机遇,也潜伏着风险。近几年围绕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外部压力逐步加大,今后来自国际社会的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也会增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还会继续出现。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今后五年我国商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基本形成,外贸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高,“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基本协调,规范、高效的商务工作机制运转顺畅。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这是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提出的导向性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马凯强调,“十一五”时期要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等为着力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新进步。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首先表现在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的居民、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口享有的公共服务有较大差别;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主要在于公共服务分配不公,导致了人们参与发展的起点不公、就业机会不公。因此,健全并公平地分配公共服务,是“十一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发展教育既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根本途径。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尽管总体上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没有完全、真正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很高。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仍要作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难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下一个5年,我国城镇将有4500万人走上工作岗位,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5%左右。”田成平强调,今后几年?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