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学习贯彻"十一五"规划专题 > 领会与解读


成思危:“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核心精神及战略重点



    在今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的中期规划。

    《纲要》的核心精神可以用胡锦涛总书记的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立足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进一步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整个《纲要》的一条主线。

    一是要转变发展观念,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要防止把发展狭义地理解为增长,单纯追求GDP的倾向。要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使全国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是要创新发展模式,努力促使粗放型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的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是要提高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加速,但从弹性系数及当年投资转化率等项指标看来,投资效益有所降低。当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投资过热,提高投资效益。

    着力自主创新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引入或产生某种新事物并造成变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当今世界,知识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知识资本(标准、品牌、专利及专有技术)的输出与日俱增,会形成两类国家:头脑国家(生产并输出知识)与躯干国家(引进并应用知识)。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在创新能力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成为既有躯干,又有头脑的国家。中共中央已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为此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自主创新环境。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努力改善自主创新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因为经济只能保障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们的明天,但只有教育才能保障我们的后天。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且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取决于全体国民的道德、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创新文化,还要大力发展学>--j型组织,形成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微观基础。

    完善体制机制

    要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市场经济手段提高效率,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公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及中介组织去办。为此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辅相成,但宏观调控不应违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当前主要应努力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 6条’’),按照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解决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问题。同时也应引导非公经济企业提高素质,努力创新。

    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还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制度。要处理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完善税收制度,努力实现公平税负,保持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合理增长。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稳步发展货币市场,逐步实现汇率制度改革,培育期货市场。

    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于2 004年9月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在《纲要》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理念。

    从哲学上说,和谐是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和谐虽包含着和对立统一相同的质和量方面的差异的统一,但这些差异的相容程度却大为增高。在和谐社会中,虽然也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但各种差异不能离开统一而独立地表现出来,否则就会破坏了和谐。

    在和谐社会中也是有同有异的,成员之间和各类群体之间的差异、对立和矛盾仍然存在,但由于和谐社会具有同一性、包容性和调适性,可以大大减少产生对抗的概率。

    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对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妥善地处理。政府要依法行政,防止滥用公权力,要坚决惩治腐败和商业贿赂。公检法部门要公正执法,严禁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社会保障作为民安所在。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努力建设一个全面、系统、适度、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一次分配靠市场,注重效率;二次分配靠政府,注重公平;还要鼓励先富起来的阶层在自愿的原则下,帮助弱势群体改善医疗、教育及生活条件,靠社会的力量实现三次分配。要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纲要》的战略重点

    根据上述四点核心精神,《纲要》提出了以下十个方面的战略重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主要依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要注意发展金融、咨询、信息、会展、物流等新型服务产业。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

    (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八)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贯穿始终,大力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发展;特别要关注就学、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九)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

    (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我们民建全体同志一定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理解《纲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纲要》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