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学习贯彻"十一五"规划专题 > 重点关注 >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许嘉璐:中国民办教育 处于发展关键期


    
  【编者按】2005年12月1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的陪同下,视察了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及其所属协和双语学校,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会长胡卫等人的汇报。许嘉璐副委员长在听取汇报后就民办教育未来发展以及科研体制与机制的改革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本刊特摘要刊发,以供学习参考。

  一、中国民办教育到了兴衰的关键期

  中国的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之后,快速发展起来,它给中国做了哪些贡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吸纳了多少资金、培养了多少人才,这些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在这些贡献的背后,还有一个贡献,这就是为正在进入困境的中国教育走出了一条新路。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从政府包办一切,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我们集社会的资源乃至国外的资源来举办教育机构,同时,内部的体制与机制在原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这些创新的内容又被公办教育机构学习吸纳,从而推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前进。前一个贡献是可以量化、统计,后一个贡献是无法量化的,但又是巨大的。

  但是,中国的民办教育到了一个兴衰的关键时期。而民办教育的兴与衰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兴与衰,关系到十一五规划能不能圆满完成,关系到2020年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平稳快速发展。归结起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不能实现和什么时候实现。

  我感到,未来的五年,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什么是关键的时期?如果民办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科学的发展,在五年之内无论是在民办教育的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面都有了一个巨大的深化和延伸拓展,民办教育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如果在未来五年内依然徘徊,那么中国的民办教育可能就没有希望。换言之,我对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是很乐观,但是我又觉得很有希望。不是很乐观,我是透过表面繁荣的景象看到它内在的危机。我又抱有很大的希望或信心,因为:一是党中央要求全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地深化改革,方针非常正确而有力;二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我所说的社会需求与你们平时所说的社会需求不一样,民办教育者说的往往是家长的选择的需求,我说的是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极为强烈和迫切的;三是中国的民办教育经过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经验教训的积累,民办教育举办者、工作者、研究者都在思考中国的民办教育怎么办。而且这种思考,从进入新世纪之后,开始出现了从自己所举办的教育机构扩展到对一个地区的甚至全国的民办教育的宏观思考,从自己的体验与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接触中开始有了这种感性的思考,已经进展到对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的理性思考。再有就是民办教育已经积累了一批热心民办教育的教师、研究人员。由于这四条,我在忧虑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但是关键是抓紧时机,只忧虑不行动,行动而举措不科学,仍然是不行的。大体上我目前对中国目前的民办教育的感觉是这样的。

  民办教育是不是不需要扩张?不是的。中国到2020年,在校的大学生就要有4000多万了,比现在翻一番。每年入学1000万,需要多少能够给高一级学校提供生源的高中?我们现在还只是大众型的高等教育,不是普及型的。中国还没有到宽进严出的时候。不论是公共资源还是民办教育资源都不是太多。大概到了4000万的时候,可以考虑了。为什么要有2000万的扩张?今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没有每年1000万的劳动力供应,是难以扩展的。

  我现在只说规模,规模扩张2000万,一个学校2万人的话,就需要1000所。按一次性投资来说,从购置土地到开学,最少要10亿,就需要1万亿的资金。现有的公办大学1400百多所,已经几乎扩张到了极限,能让复旦招10万人吗?所以国家举办独立学院也是有原因的。但是,还是需要有其他的渠道,需要国外的资源一起进来。大学是龙头、高中是龙身、幼儿园是龙尾,都需要动。我不知道上海的费用,北京1000人的学校,起码5000万,政府还是土地优惠的。如果办1万所高中的话,要5000亿。老师哪里来?经费哪里来?所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势在必行。可是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数量很少,什么原因,赚不了钱。这说明中国的企业家在资金的成熟度上不够,在观念的成熟度上也不够。起码现在全国还没有一个基金会,定期对哪个大学捐100万的,哈佛大学的资金有40%是来自捐赠。怎么办?一方面我们要启发引导,让我们的企业家能够真正做公益事业,另一方面可能要更开放更深化地改革。比如,国外的资金怎么引入进来,金融系统怎么支持民办教育,等等。还有刚才讲的30%的税率问题,都是需要改革的。没有力度很大的改革,最后吃亏的是每一个人,首先是老百姓。

  二、科研体制改革与民办教育发展

  科研体制带来的问题单单靠在社会上提倡改进学风是解决不了,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体制决定了人们必须这样做。每年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文章——把全国的教授乘以三,把全国核心期刊可以发表的文章数量对起来,至少差一倍。换一句话说,每个学科核心期刊可以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这个学科的教授可能发的文章的一小部分,还不算副教授、博士生。这里面就有水分。所以说,体制不改,机制不改,我们走不出这个困境。

  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接轨。研究者必须深入到实际中,或者说自己去实践,从实践中把现象归纳起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才是研究。我这里所说的理论,包括了基础理论,也包括了应用基础理论。美国女权主义的带头人科里尔说,“有些学者每年都要更换几个术语,造成如果谁的文章里没有专门的术语就像是没有经过思考一样。”我们近年来深受这种文风之害,却不知道在西方已经产生一种对这种文风的质疑和批判。这些问题的根子在哪里?就在于研究者自身理论脱离实际。教育本身是社会的,单靠思辨是不行的。就这一点,我对胡卫非常钦佩,因为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来自于亲身实践的积累。因此,我认真地把他写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书稿看了之后,写了一篇绪言。我为什么强调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实践,因为必须通过实践的积累,你们才能在基础理论方面拿出自己的东西,基础理论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当然,论、史还是需要的,但都应该站在一个新的立足点上来实现。

  我的构想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民办教育协会,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和脱钩之后,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这个行业组织的雏形,就是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以及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这个协会可以采取会员制,下设研究所或研究院,有评估、有类似督导工作,还可以办一些实验性的、有收益的实体。

  成立这个学会恐怕需要两个支点,那就是北京和上海。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中心大城市把先进的经济模式和文化理念向中小城市辐射,而中小城市又向周边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这是一个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只要抓住北京和上海搞好这项工作,紧接着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就可以跟上来了,就好办了。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成立十年来所经历的曲折、辛勤与劳苦,我不可能一一知道。但是,我关注中国的民办教育已经将近二十年,根据我的经验,我完全可以想象你们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对上海民办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民办教育我说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关键在于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政府行政行为的引导,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至于成立的民间协会也是为了促进改革,在改革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从本质上来说,研究机构也属于第三方中介组织。我们可以研究政府应该如何进行改革以及利益分配,如何健全法律法规,如何进行体制改革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供中央和地方政府参考,作为政府决策的咨询意见,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