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学习贯彻"十一五"规划专题 > 重点关注 > 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陈守义:关于治理和处理电子垃圾污染的建议



  大部分电子产品都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二苯醚等大量有害物质,回收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动植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3年开始,我国每年平均要报废电冰箱4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洗衣机600万台。另据估计,我国每年将有近500万台电脑、7000万部手机报废。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21项涉及电子垃圾进口等问题的法律法规,也加入了两项相关国际公约,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强,堵截非法电子垃圾贸易的成效并不显著。资料显示,全世界8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亚洲。其中,90%的电子垃圾进入我国。有人曾警告说:“中国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而我国目前对电子垃圾的处理90%以上是手工作坊式的简单拆解。原始、落后的拆解方式,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大量有毒物质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电子废物处理地的环境已经严重污染,居民、工人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就可以污染600吨水。被称为“世界电子垃圾终点站”的广东贵屿镇采用这种“19世纪的工艺”处理电子垃圾已经导致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找不到可饮用的水。汕头大学医学院对贵屿镇儿童血铅检测结果表明,贵屿镇高达81.8%的儿童铅中毒。在洋电子垃圾污染严重的浙江台州水坦村,村民烂手烂脚的现象非常普遍,癌症的发病率也比别的地方高得多。

  更为严重的是,在民间,电子垃圾“淘金热”正在蔓延。目前,洋电子垃圾进入我国的地域,已经从广东地区向浙江、上海、福建、山东、湖南等地蔓延,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电子垃圾拆解业向周边地域转移的趋势。

  为解决电子和家电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欧盟依据2002年《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完成了《电子垃圾处理法》的立法工作并已于今年8月13日正式实施。两个指令涉及的产品包括10大类,近20万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信息产品。欧盟是我国家电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因此,这样一来将会降低我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国也在探索制订类似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电子垃圾治理的有效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还未真正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生产者的产品设计、生产和循环利用,培养消费者的正确消费观念和环保观念。

  为了提高我国电子产品及家电业的污染防治水平,建议我国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并且考虑以下内容: 

  1、 规范回收、拆解市场,建立回收、拆解企业准入制度

  由于非规范的回收、拆解方式成本低,因此我国目前大部分回收、拆解废旧家电是非规范和粗放的。粗放的拆解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还给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电子垃圾合理处理的基本前提就是回收、拆解市场的规范化,政府应设立回收、拆解企业准入制度,帮助建立符合环保标准的专门回收企业,通过法律保障回收企业的废旧电子产品来源,使之形成产业化。

  2、 鼓励和扶持电子产品、旧家电回收拆解企业

  在规范回收、拆解市场的同时也应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来扶持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企业。废旧家电大量涌入非规范的回收拆解工厂主要原因是利益因素,非正规企业不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因此成本极低利润高。而正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达到环保要求和高回收利用率。国家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正规回收企业进行补贴,或给予税收上的减免。

  3、 建立政府、生产者、消费者责任分担制度

  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电子垃圾处理由生产厂商终生负责,即生产者负责回收,生产者承担主要的回收费用,政府可以提供合理的补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报废时交纳一定的回收费用。建立健全电子垃圾回收网络和循环经济的绿色核算制度,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纳入核算数据。建立回收奖励制度,鼓励市民回收电子产品;对随意抛弃电子垃圾的行为进行罚款。

  4、 实行环境认证制度

  实行环境认证制度能够使生产者生产出有益于环保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符合回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该企业获得更多经济优势。也有助于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5、加大对电子垃圾产品走私和非法进口的打击和整治力度。   

  海关、工商、环保、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对洋垃圾走私、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要加大打击和整治力度。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