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灵: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到了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归纳为三个层面、24字方针。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可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经历了前期的内涵拓展与凝练,目前发展到了强调切实的推进与落实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不仅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而且内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要义提炼和集中表达。
如何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建议:
一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创新。
二是要从红色文化中继承基因。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成长于战斗岁月,以“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以红色文化、故事、电影为载体的近现代历史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更为生动、更为可感的教育案例。
三是要从社会主义不断实践中进行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系列成功实践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长征精神”和“工匠精神”,还有“焦裕禄”、 “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人物都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和涌现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不断实践中迸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