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浏览  >  开明视点

谢双成: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浅论人民政协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8-14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

放大

缩小

  【编者按】日前,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民进杭州市委会主委谢双成作了交流发言。现予以刊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基于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宏大视野和磅礴格局,深刻把握历史发展演变大势,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构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社会对此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此启航,弘扬丝路精神、推动国际合作的辉煌进程就此启动。国内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落实热潮,新一轮开放大格局拉开序幕。人民政协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深远,成果丰硕

  “一带一路”建设是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谱写了全球共同发展的时代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对开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演变。“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这一新时代特点、将我国发展置于更广阔国际空间来谋划的主动开放之举,标志着我们党的开放理论实现了从指导我国开放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一带一路”建设有力地促进广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变开放末梢为开放前沿,实现开放空间逐步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改善海强陆弱、东强西弱的状况。“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一带一路”建设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重要公共产品应运而生。“一带一路”建设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给予各国平等参与全球事务的权利;坚持继承创新、主动作为,推动现有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增量改革,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些新主张、新倡议,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诉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五年来,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过去这5年,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入相关内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截至2017年中国企业就已为有关国家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成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一股强大动力,成为各国各地区实现共赢的重要平台。

作者:谢双成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