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浏览  >  开明视点

孔庆勇:影响扶贫深度的十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15  来源:

放大

缩小

  在我国,扶贫工作的路线基本是:粗放扶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现在我们已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还有很关键的道路要走。

  扶贫,除了提升“硬件”条件之外,“软件”的提升也必不可少。硬件指的是农村的基本设施、农民的基本保障等可用物质体现的方面,软件指的是为人处世的能力、工作的方法、生活的习惯等个人的道德、知识、能力素养。人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提升人的素质是长治久安的保障。

  扶贫能达到的深度就取决于农村“软、硬件”的建设,而本文所指出的十个问题笔者认为是重中之重。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是社会共识,在不断的环境保护宣传下,农民对于农药等化学危害已有所了解,而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却不重视。在河道上、山谷里、田地中,塑料袋、琉璃渣等生活垃圾遍布;另外,不少猪圈也建在河道边,这些让人无法直视的场景在农村却是司空见惯的。

  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空气变得污浊、水源被污染、卫生状况恶化,农村的恶性疾病、皮肤病等和生活垃圾直接相关的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严重影响到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以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同时也使得招商引资变得困难。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责任。

  建议:加强对生活垃圾危害性的宣传,让农民产生处理的自觉;加大政府投入,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增加环保方面的公益性岗位,或引入商业处理模式,改变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的局面;奖罚并举,综合治理生活垃圾问题。

  二、农村厕所改造

  城市人对农村的最大诟病就是厕所,农村厕所脏乱差是城乡差距的一个最具体的体现,所以“厕所革命”被列为农村“三大工程”之首。

  我所扶贫的村基本是旱厕,蚊蝇丛生、气味难闻,还有很多建在河道上,卫生安全无法保证。村里也对一些厕所进行了改造,改造为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比之前有了较大改善,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不够体现在改造的厕所数量远远不够和厕所的卫生处理远远不够两个方面。

  厕所改造,既是对人民身体健康的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开发的基础。

  三、农村饮水安全

  饮水安全其实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部分,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农村的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值得单独提出来。农村所言“自来水”和城市的理解是不同的,城市中“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而农村“自来水”往往只是字面意义的“自来”水,将泉水、河水等通过管道引入家中,打开水龙头出来的水就是“自来水”。

  我所扶贫地区的“自来水”一般只经过沉淀,而无其他处理;好一点的有两个池子用于沉淀,这依然是不够的,沉淀池无人管理,管道无法消毒;饮用河水的就有更多问题,因为河道的污染更为严重。创造条件在农村开办正规的自来水厂,无疑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作者:孔庆勇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