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罗先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民进四川省委会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分别当选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民进中央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黄震
黄震,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博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内燃机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车用能源、发动机燃烧和大气污染防治研究。198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以来担任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创建了燃料设计与燃烧控制新方法,发明了发动机燃料多样化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1)、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排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1);共发表论文200多篇,3篇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3项,出版专著3部,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项。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in Energy执行主编、国际学刊Int. J. Engine Res.和Energy Sci. Eng.编委。2018年获国际清洁燃料成就奖、中国内燃机工业杰出科技创新奖。2019年被授予国际燃烧学会Fellow。
罗先刚
罗先刚,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四川苍溪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民进四川省委会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2001年3月参加工作。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3年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5年,获四川省技术发明特等奖;2016年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7年1月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光电工程》主编,Journal of Laser Micro-nano Engineering编委,被授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Fellow,国际光子和激光工程学会(IAPLE)Fellow。
2019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由选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