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民进教育专家助力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一系列旨在让“双减”落实落细的举措全面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受到遏制;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教师更加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科学布置,致力于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今年的全国两会,“双减”再度成为热议话题。民进中央提交的 11 件教育领域提案中,与“双减”密切相关的有 6 件,其中,《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提案》着眼于关注教师群体在“双减”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关于解决城镇中小学教师缺编问题的提案》《关于在〈教师法〉修订中更加重视教师权益保障的提案》等则进一步关注教师权益。来自民进的代表委员也是纷纷建言,“教育党”说教育事,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
  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安顿好负重的“园丁”
  教育是民进的老阵地之一,2021 年“双减”政策落地前后,民进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就曾多次组织相关调研。2021 年 12 月,民进中央召开了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主题为“‘双减’与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聚焦学生、家长和学校亟待破解的痛点难点问题。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倾听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 10 个小时甚至 11 个小时以上,较“双减”政策前明显延长,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同时,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得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对此,民进中央建议,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而在教师最为关心的收入待遇方面,民进中央则建议,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而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以此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学工作做了将近二十年,‘双减’之后总觉得无所适从,布置作业、按分排名这些自然而然的事情突然变得棘手了,只是大概了解政策规定,但是对具体怎么做,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教师对“双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能否适应课后服务政策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感到担忧。
  在保障权益的同时,也要厘清责任,这就意味着,“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现实情况中,这是许多一线教师欠缺的,一方面是由于过往教育理念形成的惯性需要调整,另一方面,这是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考验。民进中央认为,为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教师应具备多元评价的能力,应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并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减轻教师负担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编制,为此,朱晓进委员建议,可以根据发展需要科学增加教师编制,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严格执行进校园清单式管理,营造清静的教书育人环境。姜军委员则建议,要积极推进稳妥解决编外教师问题,将基础教育探索面向综合类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职业教育探索面向社会招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政策落到实处。
  建立校外资源准入机制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 
  “双减”政策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校内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大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减负”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囿于学校课后服务资源贫乏、形式单一、质量欠佳等现实问题,不少家长及学生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由此也导致各类违规补课屡禁不止、家教活动悄然兴起。为此,加大专项投入,切实增强师资配置,加快各类优质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
  朱永新委员建议,要充分考虑课后服务的管理、人员成本,在确定家庭的合理分担比例的基础上,核算不同类型课后服务的成本,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的经费充足,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得到有效激励。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并充分利用好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议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胡卫委员表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托专业研究机构,深入调研所在区域及学校课后服务需求,研制地方层面有关校内课后服务标准的总体框架,并综合考虑区域、校际和年级差异等因素,分类制定实施指南,鼓励探索多元化课后服务模式。此外,各地要从优化社会供给侧入手,做好各方面资源的统筹安排和余缺调剂,以弥补校内资源的短板和不足。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要更好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积极协调社区、博物馆、校外活动中心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作用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面向社会引入公益性较强的各类素质类课程资源,分级分类打造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帮助不同层次、类型、特点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降低对校外学科补习的“刚需”和黏性。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相关教育学科建设
  “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行,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持续推进“双减”,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办法,真正实现以评价促成长。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选拔评价方式,深化招生改革,优化考试“指挥棒”,畅通和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应以评价之“尺”,引导社会从对分数、排名和升学的关注,转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特长、意志品质与实际获得的关注。
  方复全代表建议加强未来课程与教学学科体系发展。基于大数据循证的深度学习教学法,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聚焦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教学改进与教师发展、理性证据与感性经验、知识运用与知识生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有效建立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学科体系,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科和学术支持。还应该持续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支撑的“双减”政策成效解读,推出一批有学术引领力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
  梅国平委员认为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建议教研部门牵头,以学区或者片区为单位建立固定的作业教研制度。建立学生作业反馈机制和教师试做机制,鼓励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加快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加快推进学校音、体、美、劳动技术等课程实施能力。建议教育部门采取聘请退休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方式,有效扩充课后服务专业师资队伍。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着眼未来,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协同推进,方能推动“双减”更上层楼。
  (2022年4期)

  


      作者:赵 圆 英 淼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