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进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征订 |投稿须知 |编读往来 |广告业务 |历年目录

推动我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点燃了我国民众冰雪运动的激情。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我国大陆地区观看人数约3.16亿人,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的全球观看人数大体相当;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到3.46亿人,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遗产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的冰雪产业预计将达到万亿元,巨大的市场为冰雪运动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可以说,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运动及产业发展潜力十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北京冬奥会的竞技优势如何转化为我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何让冰雪运动辐射带动冰雪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深度不够。单次参与或低频次参与、体验式滑雪比较突出,度假滑雪人口占比相对较少,冰雪热潮尚未转化成为冰雪运动生活方式。二是冰雪运动项目全面竞争力不强。尽管本届冬奥会我国实现了全项目完赛的目标,但在一些传统冰雪运动项目上仍处于落后,比如,高山滑雪(北京冬奥会注册成功的运动员有307人,是雪上项目中人数最多的)。三是冰雪场地设施短板仍然普遍存在。缺少可以承办国际滑雪赛事的标准场地;中小雪场数量多、占比大,基础设施装备相对落后;受制于林地等政策束缚,雪场难以拓展雪道数量和规模;雪场周边交通、消费等公共配套不足。四是高校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次冬奥会上,仅有沈阳体育学院一所高校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夺得冬奥会2金1银的优异成绩,但该校一直未能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人才、科技等资源优势对冰雪运动发展的支撑潜力没有充分挖掘。
  为此,建议:
  一、打造世界级冰雪运动研发中心
  以“南冰北雪”为布局,发挥北京在冰上运动项目发展的科技优势,设立北京国家冰上运动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沈阳体育学院在雪上运动项目积累的40余年科技助力优势,设立沈阳国家雪上运动研发中心。依托国家冰雪运动研发中心,协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机构,推动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等学科的融合发展;针对运动训练与竞赛产生的运动表现分析、运动状态诊断、竞技决策、装备优化等实际需要,全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科技化发展。
  二、优化东北地区高端冰雪人才培养体系
  东北高校依托地域优势、冰雪领域优势,已初步形成了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但受国家科技平台政策的束缚(如博士授权单位等),难以申报国家级科技平台。例如,沈阳体育学院冰雪项目开创了我国冬奥会冰上项目(1992年)、雪上项目(1996年)奖牌的突破,更形成了金牌的突破(2006年),北京冬奥会上又夺得2金1银,科技攻关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学校尚不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国家级科技平台申报、高质量冰雪人才培养上都受到限制。建议强化在东北地区增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以加强冰雪运动高端人才培养。
  三、大力激活“后冬奥效应”
  东北三省冬季寒冷而漫长,具有发展冰雪运动的地域优势、群众基础。辽宁将以申办第十五届冬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在辽宁抚顺岗山打造覆盖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滑雪场,打造全国冬夏体育均衡发展的第一大省和强省,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从小众向大众、从区域向全国、从冬季向全年的转变。建议国家给予积极的财政、林草等政策供给,推动冰雪“放管服”改革,出台激励政策,以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四、强力推进冰雪产业快速发展
  制定东北冰雪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推进群众冰雪、竞技冰雪、冰雪产业工作,丰富冰雪运动业态供给,建立多样态的冰雪产业发展体系。辽宁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嬉冰雪、赏冰灯、品美食、观非遗,“冰雪+”“冰雪旅游+”渐成规模。
  五、构建国际先进的冰雪竞技人才培养新体系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选手夺得9枚金牌:传统的体育系统培养的冠军夺得4枚,沈阳体育学院自主培养的冠军夺得2枚,社会力量协同培养的冠军夺得3枚。深刻总结三种冠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国家培养+高校培养+社会培养”的基本模式、多元主体协同的办队体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辽宁省委会副主委) 

  (2023年3期)


      作者:□刘 征

Copyright ©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 邮编:100125
电话:010-64604967 传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