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做了一辈子编辑工作的父亲

发布时间:2018-05-02  来源:

放大

缩小

编者按:2018年4月23日,民进中央在京召开了纪念叶至善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本文为叶至善先生的女儿叶小沫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明天,4月24日,是我们的父亲叶至善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感谢民进中央召开这样隆重的会议来纪念他,感谢民进中央邀请我们来参加父亲的纪念会,更感谢各位朋友在百忙中赶来参加纪念会。

我们的父亲叶至善生前是民进的会员,在会期间他很好的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工作,为民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努力。许嘉璐叔叔在他写的回忆文章中说:在他(指父亲)担任副主席期间,确实是尽了心,尽了职的,所有工作会议和其他需要他到场的活动他从不缺席,会上有意见就直言,无则沉默,讲话直白无饰,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透亮,意味深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确实应该缅怀和纪念他,感谢他的付出,学习他的精神。

民进和我们家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爷爷和父亲都曾是民进的成员。几十年来,我们每次到民进都像是故地重游,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熟悉的情。两位老人家和几代领导人的交往,和历届工作人员的共事,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活动,我们这几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陪伴和参加,很多回忆都是美好的,让我们感到亲切。如今,父亲在世时就成立的“叶圣陶研究会”,依然是我们和民进保持联系的纽带,为了学习和传承爷爷的道德风范,相信我们一定会保持这多年来的友好合作,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父亲一生都在做编辑,他的编辑生涯是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的。那时候开明书店在内地成立了编辑部,爷爷的工作太多忙不过来,父亲辞掉了教员,帮爷爷编辑新创办的《开明少年》月刊。那一年父亲二十七岁。……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到他过世,整整做了六十一年的编辑。他热爱编辑工作,乐在其中,还说自己有编辑瘾,老也干不够。

父亲当编辑,新中国成立前在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两家出版社面对的读者都是青少年。父亲编辑了许多优秀的青少年期刊和图书,写了好多少儿文学和科普作品,那时候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了。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二十几年里,父亲把收集、整理和编辑爷爷的著作当成了自己最主要的工作,编辑爷爷的各种图书多达数十种。从1986年起,父亲花了八年的时间,编辑了《叶圣陶集》二十五卷本。从2001年起,他又花了五年的时间对《叶圣陶集》做了重新的修订和再版,并撰写了第二十六卷,三十四万字的长篇传记《父亲长长的一生》。

写《父亲长长的一生》的那一年,父亲已经84岁了。他身体虚弱,重病缠身,走路要人搀扶,起居要人招呼。但是他鼓励自己说:时不待我,传记等着发排,我只好再贾余勇,投入对我来说肯定是规模空前,而且必然是绝后的一次大练笔了。就这样,父亲凭借着对爷爷的热爱,凭借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以每天千字左右的速度,写完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也是最后的一部作品。父亲用他独有的散文笔法,记录了爷爷少年时的睿智好学,青年时的血气方刚,中年时的爱国情怀,老年时的孜孜不倦;记录了爷爷在各个时期的成长历程,和他全身心投入的许多项工作;记录了爷爷参加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交结的各方各面的亲朋好友;记录了爷爷在家里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的为人。在对爷爷一生的描述背后,记录的是爷爷经历的那些不平静的年代,那些不平静的事件,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写《父亲长长的一生》一年多的时间里,父亲顾不上越来越糟糕的身体,抛弃了身边所有的琐事,没日没夜地赶稿子,等他把写好的文章交给出版社的时候,唇下那浓密的雪白的胡须竟有一尺多长。这时候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就像气球一下子泄了气,他再也起不来了。父亲病倒了,住进了医院,从此没能离开医院一步。2004年末,父亲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看到了新出版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他把书送给曾为他和爷爷动过手术的老院长吴蔚然。他说:“我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教育使我受益终身,我应该写一本书来纪念他。”这饱含深情的话道出了他的心愿:写一本书献给亲爱的父亲。

作者:叶小沫 叶永和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