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小游梅雨潭

发布时间:2018-05-07  来源:《贵州民进》2018年第1期

放大

缩小

  在我来梅雨潭之前,早已耳闻梅雨潭的“绿”。

  关于梅雨潭,之前我是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绿》所知道的,他把梅雨潭的“绿”形容为“女儿绿”。朱老先生这样的写法似乎有些过分,或许别有他意,我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

  前不久,我应邀参加在美丽的仙岩山庄召开的瓯海区文学工作者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庆幸借此机会随同几个文友去了梅雨潭游走了一番。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很小的一个瀑布潭,她没有我家乡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但是这里的一草一木却能让人心旷神怡。也许我们此行正是入秋时节的原因,梅雨潭没有听说的那般“绿”色之景,倒是在秋风萧瑟中有几番凉爽的感觉。站在梅雨潭边上,潭水清澈见底,但是透过水里及周围的那些鹅蛋石,在阳光的照射下,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披上了一层淡黄的面纱,把梅雨潭的“绿”暂且埋藏着……

  从梅雨亭上可以观望整个梅雨潭的全貌,那股从升仙岩顶上直立而下的瀑布更有几分色彩,给我们做导游的景区管理分局黄卫东副局长介绍,梅雨潭情趣的地方就要算那梅雨瀑了,有人把它叫做“人字瀑”,有人把它称为“美女瀑”等。当然,这些美喻只是艺术家对梅雨瀑的形容之词罢了,所以才有学者怀疑朱老先生笔下的那《绿》也许只是一篇情书。我想,这个问题提出来很好,或许朱老先生当年在作《绿》时就是这个意思!

  梅雨潭处身于仙岩风景区内,因为她的“绿”,所以形成了当地闻名遐迩的“绿文化”之旅。说到这里的“绿文化”,大概跟我家乡黔东南州所打造的“原生态文化”区别不大,二者都有自然感性特征,纯美。尤其是当地政府后来修建的自清亭,把一代名家朱自清的散文《绿》刻成了碑文,以此来记载梅雨潭的千古之“绿”。

  从仙岩景区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梅雨潭的“绿”。先人们对梅雨潭的描绘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使后人对这个“绿”潭想入非非;总是满脑的漫无边际的思索,放荡不拘地穿越在千古杂文之中,寻思一种渺无踪影的传奇故事。于是,很多人都想一睹她的“绿”容,哪怕只能看上一眼,也会让人觉得心醉神迷。

  梅雨潭的“绿”,也许没有文人墨客笔下所描写得那么美好,只是因为那些永远停留在文字间的一篇篇美辞,加上当地政府的一系列“绿文化”宣传活动,使得很多游人慕名而来。当远道而来的游客们站在梅雨潭前对望着眼前的瀑布时,或许都会发一些感慨之辞,原来梅雨潭的“绿”更多的是对先人的怀念。

作者:王礼堂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