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推荐阅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的主体理论流变

发布时间:2018-05-07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放大

缩小

  战后英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深受社会变化与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影响与束缚, 孱弱到“文化上的无阶级感”[1](P142)。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无忧虑地指出:“那个曾经被马克思称作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工人阶级, 今天的情况又如何了呢?一个世纪以来, 墓仍然没有挖好, 而且, 资本主义未来的继承人尽管不再像其先祖那样充满活力, 但也没有那种死期将至的严重威胁。”[2](P24)此时, 工人阶级还能否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以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这一践行社会主义运动革命主体内容的疑问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他们结合当时社会现实, 对英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可能性进行深刻反思, 最终形成了三种独具特色的主体理论, 并兼具时间上的继承性与空间上的共存性。

  一、文化主义视域下的经验主体

  在文化研究模式的影响下,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 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或斗争方式”, 存在于平常生活当中。作为实践主体, 人们都会在日常生活经历与社会经验中形成自身的文化意识, 从而成为文化主体。具体的个人文化主体通过“感觉结构”与他者文化主体产生联系, 能够形成某种集体性的文化意识与普遍意义, 实现个人主体独立性的同时又与整个社会整体产生关联, “我所追问的关于我们的文化的问题就是关于我们的普遍而共同的目的的问题, 也是关于深刻的个人性意义的问题”[3](P11)。在文化主义的视域下, 社会主体实质上就是一种经验主体, 是由其生活经历与实践经验形成的一种实践存在形式。

  20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生产方式变化与生产关系的调整,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为主基调的大众文化开始盛行, 工人阶级的生产形式、生活方式与个人体验发生变化, 导致工人阶级的认知形式与主体意识也随之改变, 由此滋生出一些错误的阶级认识, 有时甚至公然否定自己的工人阶级身份, 遑论其历史使命。此时的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已呈弱化颓势, 革命主体作用逐渐丧失, 从而导致社会主义运动渐入低潮。

  鉴于这种现实状况, 汤普森、霍加特以及威廉斯等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者指出, 要想重新点燃工人阶级的革命激情, 必须要通过再次启蒙来改变当前工人略显颓败的思想意识, 清晰阐明革命主体理论, 以此来推动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这样的改变必须通过“文化”, 因为文化对人类经验来说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文化能够敏锐的探索和重建社会的本质与人类的经验……对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P87)。

  由于社会主体是由文化塑造的经验主体, 文化意识决定着社会主体的生存意义与价值导向, 由此阶级意识与革命主体意识的基础就是工人阶级活生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历。而这些仅仅是工人阶级意识的原材料, 尚需经过文化加工才能形成真正的工人阶级主体, “阶级意识是把阶级经历用文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它体现在传统习惯、价值体系、思想观念和组织形式中”[5](P2), 即阶级意识是对阶级经历与经验进行文化加工的社会产物, 同时也是阶级主体意识的内在规定性。经过文化加工, 社会主体的实践经验与情感经历完成了社会化过程, 成为社会结构的有机成分, 从而个体作为社会主体进行现实的社会历史活动, 成为历史主体, “正是通过经验, 结构变成了过程, 主体重新进入历史”[6](P362)。也就是说, 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主体与结构间的关系打破了以往的经验一元统筹论, 他们认为:“经验是被主动地在创造的, 而不是被动地被接受, 是通过对意义的反应, 通过那些呈现它的人而实际地被经历的。”[7](P51)相对于社会结构, 个体经验在历史主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社会历史主体应当是活生生的经验主体, 而不是从属于社会结构的被动主体。

  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肯定了实践经验在社会主体中的基础性作用, 认为社会主体就是具体个人在日常生活经历中形成的, 而社会主义革命激情能够长存于人民群众身上。所以, 要想恢复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力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 体察他们的生活经验与人生经历, 发现人民大众的革命诉求, 唤醒、挖掘、动员、激励甚至改造他们的潜能, 再进行深度文化加工, 才能更好地塑造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意识。“既然发现了人民的真实声音, 就应该阐释其意义, 扩大其影响。”[8](P428)只有这样, 才能将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经验意识加工为社会主义的文化意识, 以此来唤醒民众, 重塑社会主义革命主体, 坚决反抗资本主义的统治。

  因此, 在分析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条件时, 文化主义者指出, 如果要重塑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与革命主体地位, 那么建基于饱含社会主义革命激情的“经验”有可能是最值得信赖的动力因素, 这种阶级经验与经历存在于“生而自由”的英国工人阶级的文化传统之中, 只要深入探寻这种革命潜能, 工人阶级革命主体将被重新塑形, 社会主义运动有可能迅速走出当下的困境, 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再次降临。

作者:薛稷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