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推荐阅读

世界大国成长逻辑的中国使命

发布时间:2018-07-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放大

缩小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逆的历史大潮。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大国成长实践,已成为积极推进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大国成长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现象,牵动着现代国际秩序历史性变化的总格局,也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质量。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迁,记录了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理念跃进与自主表达,预示着中国智慧不断超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冷战思维,在推进世界历史进步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持久影响力。

  中国发展成功实践创生新国际理念,超越西方狭隘思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如今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生产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按照联合国标准已经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的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脱贫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当前,在全球经济低迷、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一枝独秀。2018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1.4%。4月份,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竞争力2018年度报告》指出,从经济增长潜力及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看,中国的整体经济活力、竞争力居于世界首位。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人民币内生稳定性逐步凸显,为人民币发展成潜在的“锚货币”奠定了基础,人民币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的格局初现雏形。以此为基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对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无疑具有深刻影响。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和融入国际体系,将中国和平崛起的奋斗目标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结合起来,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22日—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正是源于“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实践才能够“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实践证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全球化进程,致力于全球治理体系的合理化实践,特别是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与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卓越的中国方案,以全新的国际理念超越了文明隔阂、文明冲突与文明优越的西方狭隘视野,迎来了人类共同发展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力推区域和世界发展体系朝着公平、包容、共享方向不断创新

  发展模式多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同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有赖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但是,西方极少数国家依然奉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这是世界局势不稳定、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主要根源。比如,刚刚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年度峰会就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共识,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在最后一刻拒绝签署和承认西方七国峰会《联合公报》。特朗普还几乎挨个地攻击美国的西方盟友,指责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不诚实”、“软弱”,批评德国没有分担相应的北约军费却在贸易上“剥削”美国。其主要盟友的回应也未示弱。峰会结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毫不客气地指出,七国集团峰会是“一个‘被孤立的’美国面对盟友们的‘统一战线’”。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直言:“现在的情况是六对一”。西方联盟内部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与会各方不欢而散,美国与盟国关系跌至谷底。

  与西方七国集团峰会的不团结与内讧不同,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顺利举行与之形成了鲜明对照。上合峰会之所以能够顺利举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为轮值国和主办方的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中国一贯坚持这样的立场和做法,在上合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相互协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与世界各地的众多成员国不断拓展、深化各领域合作,取得了多项进展。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着眼于求同存异,谋求互利合作。成员国领导人签署、批准和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涉及贸易便利化、金融合作、产能合作等广泛领域,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因此成为取得成果最多的一次峰会,凝聚了广泛共识。各成员国在青岛宣言中表示,支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支持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巩固以世贸组织规则为核心的多边全球贸易体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他进而强调世界各国“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些表述彰显“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出中国与世界接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掀开了国际关系史的崭新篇章。上海合作组织则为建立双边合作以及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广泛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当前极端民粹主义、零和博弈等冷战思维不断冒升的情况下,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占到全球20%、40%以上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一致发出倡导多边合作和开放的最强音,成为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强大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组织,为实现互利共赢和解决全球性问题全面发力。例如,中国先后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并通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助推全球性经济政治体系的变革等。这与国际上某些政治、军事联盟奉行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乃至霸权主义有着天壤之别。

  同样道理,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西方七大工业国尽管汇聚了占全球60%以上的资产净值,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了2.3%,欧盟增长了2.5%,另一个G7成员日本仅仅增长了1.6%,中国则增长了6.8%。按照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的计算,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1世纪头十年里就已经超越最发达的美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力量。总体上,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的数据,1978—2017年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从3%上升到了34%。世界金融信息咨询业巨头IHS Markit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GDP增长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正在显著增强它们的地缘政治分量”。他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占全球GDP增长总量的30%左右,毫无疑问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最重要驱动之一。

作者:黄文叙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