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关勒铭金笔厂患难之交掩护记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联合时报》

放大

缩小

  上海学徒的哈佛大学文凭

  由于幼年丧父,家道中落。1908年,陈巳生和哥哥陈淼生才决定到上海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临行前,母亲张氏千叮咛万嘱咐:到上海学艺要好好学习,艰苦耐劳,多做工作。希望将来能自力更生,千万不可中途退回家乡。

  陈巳生打的第一份工,就在上海同兴洋货号当了三年学徒。很巧,中国几件大事也相继发生:1908年光绪、慈禧病逝,小皇帝溥仪登基,1909年为宣统元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溥仪下台,几千年中国封建王朝宣告终结。

  陈汝康生前有一个朋友叫张元济(著名出版家),海盐人,曾任刑部主事,也是晚清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掌门人。陈汝康与张元济是同乡、同事、战友,具有相同的经历与志趣,关系很密切。经张元济举荐,陈巳生从店员跳槽到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工作,还是做学徒。

  白天,学徒工的生活就像电影里的三毛那样,背背孩子、生生炉子、倒倒痰盂,学习技术倒成了其次,而旧上海的地痞流氓、三教九流是必须接触的,这是一所真正的“社会大学”。到了晚上,陈巳生揣着书本,一步迈进了面向穷苦工人、店员的青年会夜校——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免费公益“教会大学”,他学的是商科,学制是四年。这两所大学对陈巳生的教育在同时进行,并同样使他终身受益。

  陈巳生积极参加青年会活动,为青年会之发展竭尽全力。青年会高层对其突出表现和才华横溢十分满意,破格提拔其担任高级管理干部,任上海青年会主任干事。

  1924年,他被派往郑州基督教青年会任总干事时,同驻军河南的“基督将军”冯玉祥相识相交。1927年,陈巳生到欧美游历和留学,三年后,他手捧美国哈佛大学文凭回国,并出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助理总干事。这些重要经历不但极大地全面提升了陈巳生的社会阅历、组织才干和领导能力,还为其培养了广泛的人脉基础。

作者:陈自由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