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百年文学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8-07-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主讲人简介:

张颐武,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后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世纪末沉醉》《思想的踪迹》《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新新中国的形象》等;随笔文集:《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言语的旅途上》等;主编丛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英文)等。

编者的话:

  ■1918年,《新青年》杂志发表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至今已经100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它的发表,表明白话文正式登上舞台。在这100年间,以白话文为书写规范的中国文学有着怎样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呈现了哪些特点?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如何?本期讲坛邀请张颐武教授讲述百年文学与文化。

百年文学的发展历程

  如果把1918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的发表视为新文学开端的话,至今已整100年。《狂人日记》的发表,对于新文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时刻,白话文正式登上舞台,并成为中国文学的新力量。

  在这100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这个阶段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新文学开创和发展时期,它的发展首先完成了白话文的语体转换,以前以文言为书写规范,在这一阶段彻底转化为以白话为主;风格上亦和世界文学接轨,步入了现代时期;文学表现的方式和表达的内容,都开始进入一个现代进程。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是当代文学的前期部分,亦即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学时期,这一时期呈现出和计划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相关的一些特征,既有五四新文学的延续,呈现出一致的一些特点,同时又有着很大的变化。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的这40年,这一阶段中国文学出现了大量新作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繁荣,不仅积极和世界文学接轨,而且自身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比如新世纪以来的近20年,文学和社会一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20多年的时光意味着一代人的成长,而文学的形象和格局所发生变化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它不仅仅是常规性地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新的文学的发展和变化,而是在从文学媒介和载体到文学整个结构的异常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文学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的高速发展而出现了诸多新的形态与新的表达;另一方面,文学的、媒介的和载体的变化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以纸质出版为中心的文学。中国文学的想象力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塑的时代。过去一直引导和支撑我们对文学想象力的那一套观念与价值已经在新的格局下渐渐成为了历史。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0年,那些曾经主导过我们文化的一代人也已经渐渐成为舞台的背景,新时代文学则以我们当年难以想象的形态展现自己。

  总体来看,这100年来整个文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特征,这一现代性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即是这100年文学发展的历程。文学和文化是和自己所处的大时代紧密相联的,既反映时代和回应时代,也影响时代。中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和文化是中华民族这100年来奋斗史的一个方面,也是用艺术对于这个大时代的表现。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不仅见证了中国新文学的开端,还是一所学术重镇。今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它很早就对新文学有所关注和研究。中国新文学伟大开创者之一的鲁迅先生,曾在北大担任过教职。北大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的主要阵地,创办《新青年》的代表性人物陈独秀、胡适等,以及新潮学生中很多也都来自于北大,可以说新文学的发端始自北大。北京大学一方面在兼容并包的氛围下形成了很多新的学术思想、文化思想等,即使后来在西南联大时期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北大新文学研究出现了一批学者,如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王瑶先生,在北大任教多年,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是他的学生或受到他的影响,由此也形成了北大独特的新文学研究风貌。北大不仅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基础,而且在其他文学研究方面也有雄厚的力量,比如杨晦教授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等。因而,无论是新文学研究还是文学理论抑或古典文学研究,北大都有着较好的基础和扎实的学术积累,并出现了一批丰厚的学术成果。同时,北大对学术前沿的问题也非常关注,比如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文学。上世纪80年代,谢冕先生在新诗研究,尤其是朦胧诗研究都作出了开创性的成果。严家炎、孙玉石、洪子诚等老师的研究有重要的贡献和开拓性的意义。北京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一直是整个学术领域内都占据一定位置、具有一定影响的。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当代文学研究批评和信息梳理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北大都培养了一批学者和作家,如曹文轩老师,他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具代表的作家之一。因此,北大之所以一直以来成为文学研究的重镇,不仅在于它扎实的文学积累,对于新文学、文学理论以及古典文学的研究等注重创新精神,同时还关注学术前沿问题,更在于它培养的一大批学者、作家也都成果显著,学界新的思想、新的现象,都刻有北大的烙印,这不仅是北大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北大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梳理和探究;另一方面,也注重对新的文学现象、新的文学发展路径的研究,注重发现新的问题。按照温儒敏老师的说法,这是“守正创新”。

作者:张颐武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