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温州民进组织诞生回忆

发布时间:2018-08-27  来源:原载《温州民进二十周年纪念集》

放大

缩小

  回信寄出不久,便收到吴畏同志长达六页的来信。他在信中针对我的思想问题,语重心长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大意是: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文革”中那一套过左的做法,伤害了许多好同志(吴畏自己也是受害者,他的中共党籍也是以后才恢复的),教训极为深刻,以后再也不会重演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应该把眼光放远些,何必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呢?另外,民主党派讲的并不是空头政治。参加民进后,并不妨碍和限制个人的学术和写作活动。相反地还会起到促进作用。

  我反复阅读来信,体味、咀嚼信中热情洋溢的词句,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早,便找到程展,一起填写了参加民进的表格。我的入会介绍人便是吴畏和潘立禹。

  接着民进又在市区发展了几位新会员。考虑到一个新成立的党派组织,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头人,在他的举旗下,才能取得一呼百应的作用。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与威望都不足以承担这一重任。只有物色到一位合适的人选,才能保证温州民进组织的顺利建成和发展。

  潘立禹、程展和我等几人经过多方考虑,终于想到了三十年代的老诗人马骅(莫洛)先生,认为他是领头的最理想人选。潘、程是马老在杭大中文系的学生。于是我们三人于当年6月到7月初,四次登上了温州百里坊19号六楼马老的寓所,向他提出了我们诚挚的愿望。马老曾在“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文革”结束前夕,愤而提前退休回到家乡。当时他的中共党籍尚未恢复,起初当我们提出请他入会的请求时,他以不愿参加政治活动为由,再三婉言辞谢。但他在杭大任教时,与民进老会员任铭善、吕漠野等交情甚深,对民进也很有感情。加上我们的轮番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总算答应了下来。历史上有“三顾茅庐请诸葛”的美谈,我们戏称自已是“四上高楼请刘备”。出于我们的诚意,终于把这位现代的“刘备”请出来了。

  “举旗”的人有了,接着马老又介绍了著名作家金江、唐湜和书法家蔡心谷等温州文艺界人士参加。影响所及,要求加入民进的同志—下子多了起来。

  当时温州市委会尚未建立,入会者必须填写表格,经两位会员介绍,再送省委会审核批准,才算完成入会手续。马老入会是由省委会副主委吕漠野教授和我作为介绍人的。

  1982年7月,马骅、潘立禹、陆明新和我赴杭州参加民进浙江省二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当年马老66岁,我56岁,陆明新46岁,潘立禹36岁,彼此相隔刚好十岁,倒是理想的老、中、青结合的班子。会议在杭州大华饭店举行,我和马老先后在会上作了发言。1983年3月17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第一次会员大会胜利召开,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筹备委员会宣布成立,马骅当选为市筹委会主委,金江和我当选为副主委。不久,市政协和省政协先后召开大会,马骅当选为市政协常委,金江和陆明新当选为委员,我则当选为省政协委员。

作者:马允伦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