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忆段力佩、张志公到乌当民族中学支边

发布时间:2018-09-03  来源:民进贵州省委会网站

放大

缩小

  贵阳市乌当民族中学坐落在乌当区高新街道办事处新庄村境内,距区政府所在地三公里。三十年前,民进中央派往贵州支边的专家学者,曾光顾这所位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中学。

  1983年4月,民进中央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智力支边的指示精神,把智力支边的重点放在经济欠发达、教育相对落后的西南地区,组织民进中央常委、上海育才中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民进中央常委、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等专家学者,来贵州省作了为期六天的讲学。鉴于贵州是多民族杂居的省份,段力佩、张志公等专家想了解一下贵州少数民族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省、市有关部门便安排他们到贵阳市乌当民族中学和教职员工们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座谈。

  那时候,我在乌当民族中学任语文教师。我和我的同事们平时过通学习,知道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在中学教育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很有成绩,《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曾经宣传报道过他总结创造的“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经验。他倡导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育才中学用《水浒传》和《史记》作语文教材的大胆改革,还有“男拍女舞”式的课间操,都使我们感到很新奇。育才中学百分之百的高考升学率,更令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羡慕不已。而“张志公”这个名字,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雷贯耳,很多语文教师都学习过他的名著《汉语语法常识》《修辞概要》,读过他主编的《语法和语法教学》,都属于他间接的学生。平日里我们对段力佩、张志公等专家相当“崇拜”,现在听说仰慕已久的两位专家要来学校和我们一起座谈了,我和我的同事们一个个翘首以待。

  那天下午两点钟,几辆车子徐徐开进乌当民族中学,段力佩、张志公等专家学者在省、市、区有关领导陪同下走下车来,当他们缓步走进教学楼三楼会议室的时候,恭候已久的教职员工们一齐站立起来鼓掌,热烈欢迎民进中央派来的专家学者。主持座谈会的领导作了简短介绍以后,会议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待掌声停息,校长姚学仁开始向专家们作办学情况汇报。

  姚校长汇报说:“乌当民族中学创办于1979年,文革结束后,乌当区从本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把原来的五七中学改办为民族中学,由区教育局和民委共同管理。为使本区更多的少数民族子女都能够接受中学教育,乌当民族中学降低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分数线,使全区初中毕业生中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考上了高中;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高中课程有较大困难的实际情况,把升学考试分数最低的五十个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开办了一个实验班,改两年学制为三年,先用一个学期复习初中课程,之后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鉴于大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减免了他们的学杂费和书费;用民委补助的资金拓宽了助学金覆盖面,提高了助学金发放数额,改善了学生伙食和住宿条件;同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民族节日活动,以事假对待,不作旷课处理。这几项措施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的巩固率由八十年代初的50%提高到了80%左右。”

作者:赵修朝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