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叶圣陶与《恳亲会》

发布时间:2018-09-25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18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恳亲会》是个独幕剧,写的是发生在一个村镇小学的故事。剧中写到的农园,北边沿河,园中有两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这环境酷似甪直“五高”的校园,再加上剧本写的创办农场、开恳亲会等,都是“五高”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因此这个剧本的生活来源及环境背景都与甪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写作及发表的年份看,1921年叶圣陶参加文学研究会的活动,曾往返于甪直、苏州、上海之间,1921年暑假才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所以这个作品可能在甪直所写;也可能是他离开甪直到上海不久时所写。

  这个戏登场的人物只有五个:小学校长、园艺家、两位教师、一位家长。这个小学为了培养学生农作的能力,同时美化校园环境,准备在校内创办一个农场。但是,许多家长只要学生学点实用的知识,而不希望学农作,再加上开辟农园需要迁移一些人家在这块学校余地上的坟墓,所以遭到了反对,有的家长还为此让学生转学了。小报《乡报》因为前番敲竹杠被学校回绝,也乘机报复,在报上撰文攻击,说是教师为了享乐,让小农奴受役。在学校内部,教师中也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师生自己勤劳耕作,享受劳动的快乐;有的主张包给农民来承种,学生只做个旁观的玩赏者。戏开场开在恳亲会举行之前,校长黄隶青与园艺家邵柳村商量农园的规划,与教师一起等待家长前来,准备把计划向家长报告、解释,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可是等了很久,只有开布店的朱先生赴会,其他一个也没来。这使他们非常失望,但是他们想到转学的学生不过八九个,留在校中的还有200多,有的学生对农园十分热心,而眼前也还有支持他们的家长,如朱先生。故而,他们决心更加努力工作,使学校成为一块大磁石,把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吸引过来,和他们一起奋斗。剧本篇幅虽然不长,但刻画的几个人物,如正直、真诚、果敢的校长黄隶青,热情而有理想的园艺家邵柳村,年轻、热情的女教师毕宜,情绪有些消极的男教师秦佩瑜,以及出席恳亲会的唯一的家长朱先生,个个性格鲜明、呼之欲出。

  《恳亲会》讴歌了改革者的热忱,描写了恶势力的反对,深刻地说明了在旧社会,即使是一些微小的改革,也会遭遇各种阻力,必须进行艰苦的斗争。叶圣陶写作此剧的时间,正是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的前后。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4日,他们在《小说月报》和《新青年》发表宣言“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主张。上世纪20年代初叶圣陶的创作,无论小说还是剧本,无不坚持文学研究会的这一主旨,农民、教师等中下层人民是他作品的中心。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的现实,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体现出了鲜明的民主主义的倾向。茅盾曾说:“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灰色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剧本《恳亲会》就是如此,作者通过对小学教师灰色生活的描写以及他们主观理想的抒发,揭露了陈腐可笑、令人窒息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21年叶圣陶还参与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等人组织的民众戏剧社的活动。民众戏剧社出版了一本名叫《戏剧》的月刊,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叶圣陶写了一个三幕剧《艺术的生活》,发表于《戏剧》第一卷第五号(1921年9月30日)。他还和何明斋合作写过童话歌剧《蜜蜂》《风浪》等。他的《恳亲会》被收入 《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1935年7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著名戏剧家洪深在该书的“导言”中说:“叶绍钧的《展览会》,我最近复读了一遍,仍然能使得我感动;也许我们都受过封建的顽固的成见底冷落与打击罢——在现代的中国,我们常常得和人家打着架,去贡献给他们一点好东西的!这个剧本中几个教员,写得真是太热诚太真实了。”这里洪深可能笔误,把《恳亲会》写成了《展览会》,因为在叶圣陶的作品目录里并未发现有 《展览会》这一篇目;再者,在刊载“导言”的这本戏剧集里登载的也是《恳亲会》。

作者:沈鸿鑫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