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唐瑾:中国科学翻译史上留名的翻译家

发布时间:2018-09-30  来源:《民主》杂志

放大

缩小

  周建人在长达50多年的科学翻译磨练中,不仅有大量译作、多部译著发表与出版,而且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科学翻译理论和观点。他在1945年12月撰写的《〈种的起源〉序言》中说:“本书译名亦称《种源论》或《物种原始》,民国八年,马君武已有过一种译本,不过是用文言译的。我因受友人的嘱咐,叫我用白话文再把它译出来。但本书许多地方是辩论文字,不容易翻译。”“名著不妨有几种译本,将来或许有更好的译本会出来,并且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更有用拼音文字即新文字的译本出现。我十分相信:中国亟需有这种新文字来帮助科学的进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周建人文选》,266—267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凡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是否想到,73年前,他在文章中讲到的“名著不妨有几种译本”的观点与20世纪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大规模名著重译现象是多么相吻合。翻译需要争议,外国名著需要有几种更好的译本呈现给读者,这足以体现周建人对待翻译的开明作风与前瞻思维,要求译本好上加好的质量标准,着眼于未来翻译事业发展进步的思想。

  1959年,周建人在《外语教学与翻译》上发表了《关于“直译”》的文章(参见《外语教学与翻译》1959年9期)。在《中国翻译词典》“百家论翻译”中则更为详细地记录了周建人对“直译”的论述。他说:“直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过去有一翻译者,口上说是意译,其实并没有真把意思译出来,并没有达旨。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照顾原文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遂提出了直译的主张。直译既不是‘字典译法’,也不是死译、硬译,它是要求真正的意译。”“要求在翻译中不失原文的语气、文情,确切地翻译过来的译法。换一句话说,所谓直译是指真正的意译。”他还说:“直译企图把原文的思想感情尽可能地十足译出来,这意思是没有改变的。”(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1130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他结合自己从事的科学翻译工作,还特别讲到:“中国需要知识和科学、思想与智慧,当然需要翻译许多书。但要译得切合原意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有时候大体上是翻译出来了,但还有意思没有包括尽,是很会遇到的事情。”(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1130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翻译是一项很严谨、很复杂、很有难度的思维再创作。但又不同于文学创作,脱离原文绝对不行。周建人对翻译中“直译”的论述与科学翻译所要求的“客观性、规范性、科学性”三大基本原则和特点,以及“要恰如其分地用译文表达出原文,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上下逻辑结构和多层次的思维涵义”译学论述完全相一致。

  1982年3月,周建人撰写的《译文琐记》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虽然不长,却将他从事科学翻译走过的历程,对翻译的态度、看法与研究做了实事求是的叙说。他在文章中特别讲到:“翻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也有原来译对的,后来译校时改错的。”除举例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中两个词的翻译之外,还着重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宣言》译本译名的翻译。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宣言》,第一版时叫《共产党宣言》,但在1882年为俄文版写序言时,马克思、恩格斯把它称为《共产主义宣言》。1892年恩格斯在波兰文版序言中,又一次称它为《共产主义宣言》。”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改变书名不是偶然的,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以后才改的。并且说:“以后的事实也说明,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纲领的政党不一定都叫共产党,因此译本应该以马克思、恩格斯自己改过的书名为合宜,但至今没有改过来。”这是他对翻译中“信”原则的重要阐释,有批评也有遗憾。“信达雅”为译事的楷模,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关系逐层递进。首先是“信”,即忠实流畅;其二是“达”,即通顺有文采;其三是“雅”,即译得好、译文美。而“信”是第一原则和标准。从《译文琐记》对翻译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周建人对翻译过程中文字上的任何转换,都必须遵循与坚守“信”原则,离开了“信”,就谈不上是好翻译的观点。对翻译工作中使用字典的情况,他也有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要翻译得好,需要有一本好的字典,甚至要有几本字典。有时还需要用多种文字的版本加以对照。为了译得准确,还要对该国的文法有较透彻的了解”(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周建人文选》,369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五六十年代风风火火的科学翻译,为十多年后的科学翻译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初期能对科学翻译发表宏论的大都是建国15年内科学翻译的专家。”(李亚舒,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577页,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周建人提出的科学翻译理论或观点是他长期在译海耕耘、辛勤探索与思考中逐步总结出来的,体现了一位科学翻译家的优质翻译素养,对翻译工作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提出的科学翻译理论、方法与观点是科学翻译工作十分宝贵的理论财富,不仅实用性强,有很好的学习指导作用,更为后来的科技翻译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勤学严谨、实事求是、胸怀开阔的翻译家榜样。

  翻译家从来都是翻译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他们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继承、探索、总结出的翻译理论推动成就了中国的翻译伟业,书写出彪炳史册的翻译奇迹。当中国科学翻译史的页面在眼前一页页翻过,虽然岁月流逝,时间成为过去,但周建人为中国科学翻译作出的重要贡献与业绩将永远镌刻在中国译史的丰碑上。在他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无论从翻译界一位卓有成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翻译家,还是从翻译理论创建者、研究者纪念缅怀周建人先生,他都当之无愧,令人敬佩。

作者:唐瑾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