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爱书藏书郑振铎

发布时间:2018-10-23  来源:《团结报》2018年10月18日第06版

放大

缩小

  孤岛救书下血本

  抗战开始后,坚守孤岛上海的郑振铎眼见许多珍贵的图书毁于兵燹,或落入敌手,心急如焚。但同时也是收集古籍的千载难逢的契机,一些藏书家从前不愿意出售的图书,在这时,因为生计,不得不将所藏抛售市场。郑振铎就向重庆政府呼吁抢救图书,他把救书当作一场战争。当时陈立夫任教育部部长,采纳了郑振铎的意见,拨出专款200余万元,专门用来收购流散出来的孤本善本。

  郑振铎开始了他在战火中的救书行动,为此他记下了一本《求书日录》。其中记载了一件事,清初藏书家钱遵王《也是园书目》开列了失传的元明杂剧,郑振铎对此心仪已久,他深信没有失传尚在人间。果然,战火一开,即现身苏州地摊30余册,郑振铎动身前往苏州,30余册孤本已被一书商所购,听说政府专款购书,于是,奇货可居,标出一万元的高价,且必须在十几天内交割。后经软磨硬泡,价格降到9000元,9000元在当时来说仍是个大数目。郑振铎认为,它的文化历史价值远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时间急迫,教育部的专款迟迟不能到达。郑振铎不再等待,硬着头皮四处借钱,自己的大衣和帽子也都已送到了当铺,终于凑够了这笔钱。买下这套元明杂剧孤本的那天,郑振铎百感交集,就像一位父亲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这些朝思暮想的泛黄的书页,感觉自己赢得了一场战争。后来,经他整理遴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孤本元明杂剧》。直到半年后,他才收到了教育部寄来的这笔钱。

  郑振铎所著的《失书记》一书出版时,出版社在封底写了两段话,对他的介绍,言简意赅,十足感人:“郑振铎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藏书家。抗战期间,他留在上海孤岛数年,为国家抢救古籍,使之不致遭受战火或流落国外。他抢救下来的图书中,尤其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为重要。他认为这两百余种元明杂剧的重见天日,重要性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北汉简的出世。”

  坚守在孤岛上海的四年,郑振铎一直隐姓化名,过着潜伏的生活。敌伪方面也一直在寻找他的踪迹。他没有任何职业和工资,因为不能公开发表文章,连稿费也没有了,生活异常艰苦。有一段时间,他是被迫将自己心爱的藏书拿出去换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甚至还借钱炒过股票,可见他的生活之艰难,已至极限。

  藏书全部捐国家

  1958年10月17日,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文学所两所所长的郑振铎率谭丕模等学者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不幸飞机途中坠毁,机上17人全遇难。郑振铎的不幸逝世,对中国文化事业来说是极大的损失。他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遗嘱,将他一生收集的近十万册珍贵图书全部捐献给国家,由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接受馆藏。据说,当时有北京的旧书店曾找到他家,愿意以40万元的巨款收购这批书,被拒绝了,当时来人听了郑振铎生前的留言,也都深受感动!这批书中,可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古书就有好几十种。

  北京图书馆于1953年编出郑氏藏书分目录六册,名为《西谛书目》,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965年,该馆又根据西谛藏书原编草目,油印五大册,分赠有关方面参考。

作者:刘永加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