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瓦粉墙的故事之凌霄花开
入伏以来,室外温度一度飙升至35℃以上,猛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路旁的野草都要燃烧起来,扑面而来的热浪几乎令人眩晕。只有老台门旁边文物局围墙根的凌霄花在热烈地开放着,一簇簇,一团团,火般的鲜红,碧绿的枝叶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就在这个“好汉不赚六月钿”的季节,阿根带着他的施工队开进鲁迅故里,准备对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这些“国宝级”的老台门连同馆区其它古建整体粉刷出新。
阿根是地道的绍兴人,从事当地古建维修已有30多个年头了,在阿根的记忆中,这样大范围的粉刷在20多年前曾经做过,修旧如旧,当地人把这种专门用于修补古建的传统做法称为“做大灰”,无论用料还是技法、工序,都极为讲究,不同于人们常见的一把刷子加一桶油漆的新手艺活。
做大灰用到的主要材料是猪血,而且必须是新鲜的、纯净的,万一掺入食盐就派不上用场了。虽说事先和屠宰场已经电话约定,阿根还是放不下心,每天起个大早,凌晨2点不到就赶到屠宰场,对一帮杀猪佬又是敬烟又是套近乎,眼睁睁盯着一股股殷红的鲜血从猪脖子里汩汩地流出来,“超生去吧,你们也算死得其所功德圆满。”阿根嘴里念念有词。经过过滤、加热等加工处理,拌入瓦粉、桐油和清漆,这些刷在文物古建上的猪血将以另一种形式复活重生。看到自己带来的大铁桶里渐渐满起来的血浆,阿根心里倒不害怕,甚至还有几分久违的喜悦。
几大桶刚刚离开母体还带着热度的猪血第一时间送到工地现场,阿根蹲在地上撸起袖口忙碌起来,先要把猪血里的血精等杂质滤掉,否则血球很多,以后做出来的大灰不仅留有洞眼,而且刮起来也不细腻。阿根随手抄起一把稻草插入已经凝结成冻块的血团中,借着稻草的粗糙,双手逮住一个打算溜之大吉的血块,然后全神贯注一把一把用力研搓,不到一会儿功夫,额头就冒出黄豆粒大的汗珠,衬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终于,血块由大到小逐渐消失,散开的血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红通通的凌霄花。半个晌午过去,几大桶血块变成了一片绽放的凌霄花海。阿根直起老腰,额头上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来。来不及擦去手里的血污,紧接着开始过滤,等到薄薄的滤网上积起一层厚厚的血精,那片绽放的凌霄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过滤后的猪血不能直接使用,还要加入一点石灰才能起到黏合作用,日后还有防潮防虫效果,然后加热5到6分钟。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用阿根的话说,做大灰的成败就在此一搏。一定要烧到不老不嫩恰到好处,过于嫩凝不拢,烧太熟变厚导致松散,质量降低粘性不足。不过以前用煤球炉子烧,现在只能用煤气炉子代替。只见阿根眼睛盯着“滋滋”冒着热气带着腥味儿的那片沸腾的红海,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不时插入液面烫下温度。鲜红色慢慢转为紫黑色,手指带上来的血浆越来越粘稠厚实……终于,条件反射般地缩回手指,自言自语一句:“好哉!”。
据说传统烧法靠的是眼力和手感,全凭师傅多年经验积累。例如手感,有的人怕热有的人不怕热,每个人其实也不一样,而烧到很黑基本上就前功尽弃了。
对阿根而言,这就像场庄重而神秘的祝福仪式,每个动作、每道工序必须不折不扣师法传统,才能感天动地事半功倍。
加入石灰后的猪血经过催熟,还要再次进行过滤,滤去里面残存的石灰颗粒,经过自然冷却,由薄变厚呈半熟状态的血浆看上去很像红酱,成为做大灰粘性十足的“万能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传统古建中各类木构架的修复,而且能定向应用于中式家具、匾额楹联、木雕文玩、油饰彩绘等文物修补和复制做旧。
一滴血,经过阿根的妙手回春,演绎着一个女娲补天的传奇故事。
瓦粉、桐油和清漆是另外三种做猪血腻子的必备调料,看似貌不惊人其实大有文章。比如瓦粉要用3到5年后经过日晒雨淋的老瓦敲碎,研磨成粉,这样做出的大灰才不易发涨开裂,材料才更加牢固,而取当年瓦片做成的就容易发涨。清漆、桐油起到韧性作用,像桐油入木三分,用其它材料则会外干内湿。给古建施“美容术”也要讲究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繁重的体力活逐渐被机器替代。阿根说以前用石捣臼手工搡瓦,粉尘满天飞,受伤也是常有的事。现在使用专用机械设备不仅省时省力保证质量,而且更加注重劳动保护,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些“粉身碎骨”的瓦粉前后过滤三次,分别形成粗灰、中灰和细灰,羼入一定比例的猪血桐油清漆后才能正式“上岗”,原材料的配比一般是猪血、瓦粉各10斤,桐油、清漆各1斤左右。其中首道工序中使用的粗灰主要用于填补裂缝,接着贴上纤维网布,抹平再抹平,贴实刮牢,自然风干,再用细砂表面光化处理。次道工序和末道工序分别使用中灰和细灰在前道工序基础上风干砂平,最后刷上两遍黑漆才算大功告成。施工现场,工人们有的在剥离破损的旧漆皮,有的在贴网,有的在调料,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高温环境里,一个个光着膀子挥汗如雨。老台门旁边文物局围墙根的凌霄花映红了他们黝黑的脸庞。
据介绍,一桶40斤左右的猪血,经过粗中细三道工序完整下来,最后大约只能做3个平方面积,相当于3到4个柱头的样子。对整个文保区域全面粉刷出新,从炎热的夏季到凉爽的秋天,阿根和他的工人们起早摸黑,需要大半年时间,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民间手艺人,传承老手艺的同时,也传递着工匠精神,让文物古建有了更长的“生命”。凌霄花寓意着慈母之爱,他们同样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赤子情怀。
老台门旁边文物局围墙根的凌霄花在热烈地开放着,一簇簇,一团团,火般的鲜红,碧绿的枝叶散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