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评弹声声韵悠长

发布时间:2018-10-24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8-10-20期05版

放大

缩小

  像跑码头这样真正在基层与观众面对面的艺术经历对评弹演员是极为宝贵的经验。为什么?这要从苏州评弹的艺术特点说起。

  我们知道,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其中,苏州评话又称“大书”,只说不唱,以一人演出为主,其表演讲究“说、噱”,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苏州弹词又称“小书”,有说有唱,一般以两人演出为主,其表演讲究“说、噱、弹、唱、演”和“理、味、趣、细、技”,内容多为才子佳人的传奇小说和儿女情长的民间故事。数百年来,历代评弹艺人将人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融入了艺术,从而寓情于理,寓教于乐。

  越是深入了解评弹,越觉得它是一门非常完善的曲艺艺术。评弹有开篇、短篇、中篇、长篇等多种形式,并且流派众多,这无疑对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曲艺演员是杂家,评弹更是如此。在乐器上要熟练演奏三弦和琵琶;在唱腔上有20多种流派和曲牌,不同流派的风格迥异,即使第一次听评弹也能辨别出来;在表演上,“说、噱、弹、唱、演”五个部分涵盖的细节很多,需要全面掌握。

  评弹演员在主攻一种流派的同时,也要适当掌握几种其他流派的技法和特色。如果要创作新的评弹作品,这一点就更为必要了。比如苏州评弹团的新创中篇弹词《雷雨》,是以评弹的全新方式来呈现曹禺先生这部名作,没有先例可循。面对全新的人物,如果我们用固有的模式,用某种流派去硬套,就会产生生硬的感觉。观众会觉得,这不是繁漪,这也不是侍萍,甚至可能会串戏,觉得是某些经典唱段中的人物了。所以必须拿捏住人物的情感和特点,以人物和故事为中心,配以契合的唱腔风格,出来的作品才好听好看。

  尤为重要的是,苏州评弹还突出地具有曲艺艺术的一大特点———灵活。最终的舞台呈现与原始的脚本有区别,需要经过演员的二度创作。拿到脚本后,我们必须要整理剧本,充分理解吃透,然后设计唱腔表情等一系列细节。这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一个成熟的评弹演员可谓集导、演于一身。等真正到了台上,临场发挥又是一次创作。苏州评弹有一句话,“噱乃至书中之宝,一噱遮百丑”,让观众在诙谐中听你的故事。评弹讲究“抓现”,根据观众的反映随机应变,在台上跟观众互动,有反馈马上抖一个包袱。

  记得有一次演出,我上台后开口说书,觉得很奇怪,下面的观众一点反应都没有,很不正常。我忽然反应过来,用普通话问观众:你们能听懂苏州话吗?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当时看到这种场面,我直感到血往头上涌:走上台了就必须表演,可是如果按照平常那样演完全行不通。怎么办?我定了定神,对观众说:苏州评弹是用吴语方言说唱的曲艺艺术,如果用普通话就失去了味道,可是苏州话大家又听不懂。这样,我一半苏州话,一半普通话,尽量让大家感受到苏州评弹的魅力。接下来的表演就需要在平时的基础上临场修改,以往25分钟的书我演了40分钟,令人欣慰的是观众们兴趣很浓。曲艺演员的临场发挥和灵活度是学不出来的,必须在舞台实践中扎扎实实地磨炼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盛小云 口述,本报记者 谢颖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