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知道悟道 行道守道

——读《朱永新教育演讲录》

发布时间:2018-10-24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2日第10版

放大

缩小

远处的爱

  从《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中我们可以了解,朱永新老师特别喜欢阅读,心无旁骛,沉浸其中,不论经史子集,又或奇门秘要,以一种“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确乎其不可拔”的毅力,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学者,“担当责任并举,生命与使命同行”,对于今日的社会形式而言,可谓“异数”。

  他是凭着悟性,直接通过前人著作体察教育教学的。这样的人,学习重心往往不在言,而是心;不是术,而是道。关注言与术者,一般可以训练为研究者,关注心与道者,则可能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承载与光大者。承载者非训练造就,乃禀赋所致也。研究者固可宝贵,然终属枝叶;承载者尤其难得,盖因其怀化大本大源也。

  故朱永新老师这一传承发展教育创新之路,须由自身先天的卓然禀赋与后天的因缘造化共同促成。子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我们当今的教育,非赖研究者赓续之,须靠正本清源承载者发扬光大之。朱永新老师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有志者在现实环境中,创造焕发之条件。须知为学者甚多,能播布其学进而学以致用者甚寡。盖因禀赋各异,难求其全也。

  《演讲录》体现了真善美。“经典是建筑心灵殿堂的基石,但在这个许多中学都为考试和分数忙碌的时代,这个原本应该最为稳固的基石早已摇摇欲坠”(《与经典同行》),还有《中学生应该成为快乐的读书人》《中国教育缺什么》等寄寓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向往的是“万卷诗书万里路”,渴望的是“一派清气在人间”,均与读者的心灵相契合。真善美,是人之本,更是教育之本。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教育经历了由新盛到迷茫的挣扎,出现了一大批自负、自虐、崇洋媚外的负能量风云人物,准确表现了挣扎的焦虑、绝望与乖谬。教育的振兴,不可一蹴而就,朱永新对教育的思考践行一刻不停,为了让教师和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发起了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的新教育实验。2000年开始,新教育从苏州开始启航,到现在已经有18年的历史,参加实验的学校4200余所,县级以上的实验区142个,44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这是中国民间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被媒体认为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

  新教育实验探索了职业认同加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在教育理论研究与一线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教师成长。新教育实验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家校合作共育、未来学习中心的探索,找到了既能提升综合素养,又能提高成绩的路径,有效提升了许多区域的教育品质。江苏、山东、湖北、安徽等许多县域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作者:段伟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