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民进会员梁洪峰:“就是想为群众做点实事”

发布时间:2018-10-30  来源:《团结报》2018年10月23日第05版

放大

缩小

  辽宁丹东凤城市爱阳镇徐家村地处偏远,与宽甸灌水为界,与丹东市区距离约150公里,是个空巢村,村集体无耕地无林地无收入,还欠债20多万。怎样让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空巢村早日充实起来,这是一直萦绕在民进会员、驻村干部梁洪峰脑际的问题。

  今年3月,作为丹东市第一批驻村干部,梁洪峰走进爱阳镇徐家村,职务是驻凤城爱阳镇镇长助理。说起主动报名驻村的初衷,他说很简单,“就是想为群众做点实事。”

  驻村后梁洪峰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徐家村共22.3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分散,有的在半山腰,道路崎岖,车开不进。他马不停蹄在两周的时间里,走遍了贫困户、建档立卡户共66家。带来的心灵震撼让他久久无法平复:“我知道他们穷,但没想到怎么这么穷啊。”那段时间梁洪峰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直在不住地想如何改变这一切,真着急啊!

  为解燃眉之急,梁洪峰开始想方设法的联系,把一些手工活揽到村里,以此来增加村民收入。即便7月份做了个手术,他也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事,还没拆线就坚持到处跑活。

  凤城市爱阳镇徐家村五组村民李芳艳说,自从梁洪峰给我们村带来手工制作项目,村民们有时间就多干点儿,没时间就少干点儿,晚上吃完饭2个人看着电视顺手就能挣点钱,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算是解决了。手工制作让我们平均一个月能到手一千多元现金,梁书记来了这么短时间就为我们做了实事,大家都非常满意。

  梁洪峰作为徐家村第一书记,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已经制作了价值近40万元的手工成品。

  从驻村开始,他的车就成了“公车”,一天也没闲过,下乡一个月跑的路,比在城里半年跑得都多。信封、纸袋、纸箱、塑料花、拖鞋等五六个活终于落了地。有的制作项目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他就早上6点开车带上村民去丹东市里工厂,晚上再给他们带回来。如此往来连续一周,其间还要照顾好村民的午餐。这些手工制作项目,让30多户的村民受了益。

  徐家村山川俊秀,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梁洪峰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村路建设项目、亮化工程,他又多次跑政府基建部门等。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村里正在建路宽5米、长40.8米的桥梁一座,修7条路、道路总长4.9公里,安120盏路灯、实现亮化工程等,让绿水青山通起来,亮起来。

  徐家村传统的生产项目是耕地种玉米,山地养蚕、种植板栗。近四年来,看到食用菌生产兴起,村长带领几户农民建了十余个大棚,生产食用菌。但是体量小,生产工艺落后,难以带动更多的村民。今年国家出台了支持空巢村发展50万元资金项目,梁洪峰和村两委申请建两个冷库,用于储存食用菌,这为扩大食用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前景。

  梁洪峰以食用菌生产为抓手,开始做脱贫大文章。在民进丹东市委会的帮助下,梁洪峰与民进会员、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丹东康泰农业公司取得了联系。并邀请她来村里,现场指导改进食用菌生产技术。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年内食用菌产量将会有大幅提升。

  谈及未来扶贫工作,梁洪峰坦言任务艰巨,还有许多难题待解。驻村工作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农村要脱贫,科技是关键。光有满腔的工作热情不行,必须俯下身子努力学习,变外行为内行,将满腔热情转化为切实的科技支持力量,才会在脱贫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才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学科技、用科技;农民要致富,必须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力量,引领更多的村民改变生产方式,早日脱贫;扶贫必须扶智。要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广开渠道获取致富信息,帮助他们逐步破除小农经济观念;注意协调好与村两委干部的关系,坚定不移地依靠党员、村民。要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做村民的贴心人、好朋友。

作者:李凤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