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最早哀挽鲁迅先生的一首律诗

——谈叶圣陶的《挽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18-11-12  来源:摘自《鲁迅研究月刊》

放大

缩小

  一九七六年十月,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我写信问叶圣陶先生,可有纪念鲁迅的诗文发表,他回信上重抄了一九三六年十月廿二日写的律诗《挽鲁迅先生》全文。记得一九四六年十月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时,叶圣陶又把这首诗抄在《“相濡以沫”》一文中。这首诗的重复抄录,表明作者对诗的满意,偏爱。我重视这首诗,还因为它是最早哀挽鲁迅先生的一首律诗。“木坏山颓万众悲”,记录了三十年代文坛的悲痛,记录了全国人民群众的真挚悼念。现在抄下全诗:

  木坏山颓万众悲,感人岂独在文辞;

  暖姝夙恨时流态,刚介真堪后死师。

  岩电烂然无不照,遗容穆若见深慈。

  “相濡以沫”沫成海,试听如潮继志词。

  叶圣陶这首挽诗,最早悬挂在追悼鲁迅的万国殡仪馆大厅里,以后没有单独在报刊上发表过。

  字句上小有出入,第一句“木坏”二字,1936年和1946年《“相濡以沫”》作“木坏”, 1976年写给我的信上也作“木坏”。但也有作“星陨”的。到现在还没有人对此诗意作过解释,我不揣冒味把个人的理解写出来,请教于大方之家。

  题目有个“挽”字,是哀挽死者的意思。首联即扣住挽字做诗。木坏比喻鲁迅先生的突然去世,就象大树倒下。古人有以“千丈松崩”哭贤人死亡的。这个比喻寓有高度赞扬的意思,因为“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毛泽东语)。山颓比喻鲁迅先生去世,就象山岭崩坍。万众悲,记叙中国人民对鲁迅去世的伤悼。鲁迅有“民族魂”之称,在鲁迅的灵枢上就覆盖了“民族魂”三字的旗幡。一人死去, 震惊万人悲泪汹涌汪洋, 说明鲁迅生活在普通人的心灵中,与普通人心连着心,否则不可使人“悲”,更不可能使“万众悲”了。

  首联下句突出鲁迅感人的原因,他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是感人的一个因素,但不仅在此,主要的在于鲁迅的精神感动人,什么精神呢? 叶圣陶说:“然而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中华民族将来真个得到解放,必然由于人人有了他那样的精神。”鲁迅精神伟大,坚强,这才是鲁迅先生最感人之处,也是“万众悲”的根本原因所在。

  颔联两句是对首联下句的点破,鲁迅先生留下的文学遗产固然感人,还有更主要的一面即鲁迅的精神。具体说来, 就是他爱憎分明。暖(读xuan)姝, 出于《庄子·徐无鬼》:“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说(悦)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暖姝是什么样的人呢? 学习先生的一句话,就骄傲自满,满心欢喜,满足了,其实是还不知那个事物。)以后就用暖姝形容浅尝辄止, 骄傲自满的人。

作者:吴海发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