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推荐阅读

民营经济书写时代华章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学习时报

放大

缩小

  民营经济是活力的经济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使民营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拥有高度的自主决策权、自主经营权、择优录用的用人权、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权,能够根据经营目标和市场变化,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科学安排生产过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极大地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日均新设企业量呈加速增长态势。2017年,日均新设企业量达到1.6万户,是改革前日均新设企业数量的2倍以上。各地政府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帮扶措施,新设小微企业不仅“生得顺”,而且“活得好”,并且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而“长得大”“做得强”。新设企业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千人企业量快速提升。到2017年9月底,我国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为21.03户,相比2012年底的10.09户翻了一番。

  民间投资持续活跃,私营经济比例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商事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国家大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财税政策等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事实证明,凡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就业就比较充分,市场发育就比较成熟,经济就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就比较富裕,社会就比较和谐稳定。

  民营经济是开放的经济

  近年来,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及时出台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细化落实政策,为广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减负助力。一大批进出口企业从供给侧发力,加快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实现了回稳向好的目标,进出口降幅收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10.7万亿元,增长15.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8.5%。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8.77万亿元,增长12.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9.4%。可以说,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向好的一大亮点。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全部对外投资的2/3,海外并购占3/4。

  民营经济是担当的经济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1994年春,10位民营企业家为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联名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走“互惠互利、义利兼顾”的扶贫开发之路,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实现共同富裕。光彩事业扶贫开发的倡议得到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热烈响应和参与。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民营企业家在全国实施光彩事业项目5.9万个,到位资金近1万亿元,培训人员980万人,安排就业1250万人,公益捐赠1894亿元,扶助216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自2015年10月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民营企业家更加注重企、村在项目、对象、资金使用上的精准对接,使光彩行动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发挥更大作用。截至2018年6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5.54万家,精准帮扶6.28万个村的755.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投入597.52亿元,公益投入115.65亿元,安置就业54.92万人,技能培训58.31万人。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公益慈善事业与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事业相衔接和补充,共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内慈善捐款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这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进步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已经绘就,迈上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企业家。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作者:庄聪生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