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风云激荡四十年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山西民进》2018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回去看父亲,外面阳光很好,便和父亲出去走走,信步走到父亲以前工作过的小农场。小农场是集体性质的农场合作单位,80年代以前父亲是这里的技术员,带领一伙年轻人在这里培种育肥,我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来玩,那时候父亲的小农场就如我的儿童乐园,现在已经颓败不堪,村民把它改造成羊圈,大门紧锁。

  和小农场一路之隔便是五七干校,占地20多亩,小时听大人都称之为党校。那时候,党校给我的感觉威严而神秘,尤其里面住的人,感觉他们如身怀绝技的的隐士一般,器宇不凡,那时年龄小,不知他们因何到了这里,和我们村的人如此不同却生活在同一方水土中。

  父亲为人和气幽默,老少咸宜,和干校的一些人也有交往,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父亲让我称为夏伯伯的人,瘦高个,湖南籍,原本是一位领导的司机,也随领导下放,他爱人胖而和蔼,他们生有一男一女,女孩比我略大,叫冬梅,因大人的交情,小孩子也自然走近,我经常找冬梅玩耍。有一次,在路上捡了一段绳索,结果冬梅的弟弟说他先看见,和我争夺,两个人就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横在马路中间,路过的大人有好心的停下来劝我们放手,但我们都眼中喷火,手上使劲,拿出誓死捍卫的决心,大人只好摇摇头笑着离开。后来父亲过来,劝导我:“弟弟小,你是姐姐,让给弟弟,好吧?” 在家里我很依赖父亲,很听父亲的话,就让出了绳索,但是心里还是有点说不出的委屈,趴在父亲怀里,一把鼻涕一把泪,丧权失地一般的痛心疾首。儿时的我们,物质奇缺,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不像现在孩子的玩具堆的满坑满谷,彼时一只沙包、一段绳子、几块石子都会玩出百般花样,其乐趣穷。

  冬梅家住的党校窑洞是青砖箍的,和村里的土房子相比简直阔气兼洋气,我很喜欢去她家玩,只觉得她家像无穷的宝藏,不像村民的房子一览无余,只是奇怪有一天冬梅一家不知为啥又突然消失,似乎一夜醒来就无影无踪,就如他们当初来的那样突然而神秘,长大才知那是落实政策,他们返城了,给我们家留下许多日用品作为纪念。

  和冬梅一家分别后,再也没遇见过,如今的干校,已是人去房空,墙倒屋塌,荒草萋萋,冬梅他们家住过的窑洞房顶乃至墙上都长满草和小树,很是荒凉,那个充满饥馑、悖乱狂热,人性极端扭曲的岁月渐行渐远,如今物阜民丰,衣食无忧,想必她们一家也是安稳静好吧!

  小时候,家里的食物匮乏,有点好吃的,妈妈总是放在篮子里,挂在房梁上,小孩够不着。三哥很鸡贼,踩着凳子也就篮中探物,他小心翼翼将每一块芙蓉糕下面沾的白糖舔了个遍,又小心翼翼放回去,到时候大人发现死不认账,她奈你何?家里那么多小孩!不想被我发现,不给我点好处,显然没法遮掩,只好拿出一块塞进我裤兜。芙蓉糕的油脂将我的裤子渍了一大片,妈妈发现勃然大怒,刑讯逼问下,我说出实情,三哥罪加一等,偷吃还带坏妹妹,还弄污了妹妹的裤子!被妈妈勒令跪在屋外,不准吃饭,他为此恨透我,骂我汉奸!当年真是为嘴伤透心啊!现在,我和三哥都已经成家立业,谈起当年爱恨交加为嘴伤心的糗事,忍不住大笑。现在人们煎炸烹炒焖煮随时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吃个油饼芙蓉糕之类糕点根本就不会那样隆重或者费尽心机。

  后来生产队要实行责任制,家里分了田地,接着分牲口抓阄,大哥代表家里抓阄,他很慎重,烧了一支香,让神保佑我们家能分到一个得力的牲口,那样人多地多干活就省力多了,还真神,我们家当时分到队里最好的的大黑骡,就像山西作家马烽笔下的 “老好人”,干活一流且脾气很好,消息传来,全家甚至亲戚们都喜气洋洋,抓了大奖一般热闹,父亲专门让工匠做了一辆大车,供大黑骡拉,彼时父兄坐在车辕上驾车,大黑骡昂着头矫健而稳当的步伐,总能吸引路边或庄稼地里内行的农人投过艳羡的目光和啧啧称赞,我们也有一种神气活现的骄傲和满足,俨然现在的家庭轿车。

  到了九十年代,农业机械化渐渐推广开来,种地收割都有了机械,大黑骡风光不再,而且年岁渐长,干活不得力还经常卧槽,显然腿有了毛病,找兽医看了很多次也没有太大起色,有人提出卖了它,父亲始终舍不得,大黑骡那么多年就像父亲的左臂右膀,惠及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了93年暑假我回家,发现圈里没了大黑骡,原来父亲不忍心看大黑骡受病痛的折磨,还是将它卖了,但是条件是不允许买家杀了它,其实这也是父亲的一厢情愿,卖给了别人怎么处置哪由的了我们?为此,父亲好长一段时间寝食难安,经常望着空空的食槽发呆,大黑骡的离去有一种卸磨杀驴的悲壮意味,但是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家里渐渐改经营果园,没有多少地种了。

  到了2003年,大哥感觉果园经济也不是很乐观,就和三哥各自买了辆汽车跑客运,那道线上人们渐渐习惯出门乘坐我们家的汽车,大大方便了村民和县城的联系,我们家逐渐从农业经济转向商业运营,地也转包给别人。那条线路因我们家的车而格外红火,家里的经济也很可观,房子从过去的小而破的土房子一跃而为两层带帽的楼房,再也不艳羡党校冬梅家的窑洞了,家电从无到有,样样俱全。

  想着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生存到现在的追求生活质量,父亲今年84岁了,没有怎么出过远门,今年高考完,我订了飞机票,和老公带父亲、公婆一起去上庐山,一则圆了老人们乘飞机的愿念,一则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父亲虽然耄耋之年,但是兴致勃勃,三叠泉三千多台阶没有坐索道,一路健步如飞,让年轻人都自叹弗如,这固然和父亲身体素质好有关系也是这些年父亲生活安闲健康所致。

  从庐山回来我们坐火车,当高铁飞快过了黄河到了永济,父亲惊叹:今天的交通真是四通八达,太便捷太复杂,如果不是我带着他,他真的寸步难行。西安和永济仅一河之隔,高铁过黄河分分钟的事情。但过去去西安没有这样快捷,93年上大学时去秦岭实习,在临汾坐火车,记得当时的绿皮火车,条件很差,夏天很热,没有空调,也没有座位,刚开始我们很兴奋站在那儿挤成一团还能集体拉歌取乐,晚上渐渐体力不支,好多男生拿张报纸就地铺在座位底下就睡着了,那条件现在想来很是恐惧。2004年我去北京上学,永济没有直通北京的火车,需要在运城坐车,同蒲线上车少且慢,要在车上摇晃17个小时才能到北京,现在大西高铁6个小时也就到了,舒适便捷。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风云激荡的四十年,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日新月异,一步步实现小康梦乃至强国梦的四十年,但愿祖国昌盛,物阜民丰!

作者:吕芙萍     责任编辑: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