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郑振铎与战时文献抢救及战后追索

发布时间:2018-12-17  来源:原载《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

放大

缩小

  一、中日学者的合作与疏离

  谈论这场文化抗战,必须提到“日本近代文献学第一人”长泽规矩也(1902—1980)。从1927年到1932年的6年中,长泽规矩也得到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的资助,先后7次前来中国,调查书业行情,为静嘉堂文库、东方文化学院、大仓洋行等机构购买中国珍籍善本。在华期间,长泽与马廉、傅惜华、孙楷第等学者交好,也与日后文献保存同志会的部分专家如徐森玉、张元济等多有学术交流或业务往来。

  长泽与郑振铎也可谓“惺惺相惜”,二人的研究皆以小说戏曲见长,重视文献版本。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以后,学界臧否不一,长泽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就戏曲小说的材料搜集之功,王国维、鲁迅之后,非郑氏莫属。王国维看待戏曲仍然没有脱离儒家之见,郑氏则完全脱离儒家的旧套,完全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论述”。二人在藏书上亦引为同好,郑振铎从1921年开始“集小说、戏曲于举世不为之日”,而长泽个人的收书目标恰恰也在“本邦前辈未蹈的明末戏曲小说”。据长泽的回忆,他与郑振铎在战前曾有频繁书信往来。1931年郑振铎辑印《清人杂剧》初集时,长泽曾将所藏孤本《续离骚》杂剧之原本,从日本邮寄过来借予影印,郑振铎曾称其“高谊盛情,最所心感”。  

  1932年夏,长泽规矩也随同联合国“李顿调查团”的日本参事官伊藤述史(1885—1960)访华,他说:“这次旅行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一路上完全无知的我,全拜他人所赐,瞬间就走完了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我开始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生冷暖。”这是长泽最后一次中国之旅,具体遇见了什么事,他终生未再提及。“七七事变”之后,长泽与中国同行的联系大多中断,文献保存同志会各成员与长泽的联系只存有1938年5月4日张元济的一封信,信首写道:“时事至此,无可告语,故久未通讯。”  

  1932—1937年,长泽在他主编的《书志学》期刊中,屡次提到自己作为伊藤汉学顾问的身份。长泽到底为伊藤提供了怎样的对华参考,由于他本人对此讳莫如深,我们也无从得知。伊藤述史在1937年9月被任命为驻上海“特命全权公使”,正是他负责了对“南京大屠杀”的歪曲宣传。1938年3月,日本政府为了平息国际社会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谴责,将伊藤述史等40名相关人员召回国内。一直以“伊藤公使秘书”身份为荣的长泽规矩也,在同年5月《书志学》“编辑后记”中特别声明:“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这层关系,只是纯粹止于学问上的交流。”1939年7月,长泽再次发表同一声明。伊藤述史在战后被解除公职,长泽1965年的文章提及最后一次中国之行时,以“I先生”来隐指伊藤。如此急于划清界线,只能说明其中大有蹊跷。1980年,在长泽的葬礼上,丧仪委员长的川濑一马曾将这段经历加以表彰:“先生更是学者之中难得一见的拥有突出的处世之才,比如他曾担任国联的伊藤述史公使之助手,这是为国家做出大贡献的重要工作,为此耽误了他的宋元版本研究。”  

  “八一三”事变之后,江南藏书家纷纷抛售藏书,1938年底开始,大批古籍涌入上海书市,日本、伪满、伪北平政府、美国都在角逐竞购。为了避免古籍散落异域,1940年1月,郑振铎等人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在上海大量搜购善本文献。期间,郑振铎两次上了日方计划逮捕的文化界救亡人士黑名单,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每天在家接待各地书贾,往还于书肆与藏书家私宅之间。当时许多文化界人士都已离开上海,郑振铎却说:“然而我不能走,我不能逃避我的责任。”“民族文献、国家典籍为子子孙孙元气之所系,为千百世祖先精灵之所寄。若在我辈之时,目睹其沦失,而不为一援手,后人其将如何怨怅乎!”“从劫灰里救全了它,从敌人手里夺下了它。默默地躲藏着的做着。我在躲藏里所做的事,也许要比公开的访求者更多更重要。”

  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工作是秘密进行的,郑振铎的老朋友叶圣陶直到1981年才大致了解这段历史:“现在看了这部集子里的《求书日录》才知道他为抢救文化遗产,阻止珍本外流,简直拼上了性命。”但在当时,日本人却一直密切关注着郑振铎的行踪。日本外务省设在上海的情报文化机关——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文化情报》期刊上,1938—1940年有3期《上海现在的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录》,均载有郑振铎的动向。长泽规矩也正是通过《中国文化情报》了解到中国老朋友的去向。1939年之后,日本政府严管中国杂志期刊,一般日本学者无法看到中国出版的期刊。1940年1月,长泽“意外获得好的机会,得以阅读本国学界无从得知的杂志”,他在《书志学》上分享阅读体会时,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介绍郑振铎主编的《文学集林》,摘录了郑振铎《劫中得书记》的大段原文。与此同时,郑振铎也在关注着长泽的学术动向。1943年4月6日,离家蛰居已两年的郑振铎在日记中记载,他在上海来薰阁书店“购《善本书影》别卷及《中国书籍解题》各一册,均长泽氏所著”。

作者:吴  真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