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朱晓进:让文化惠民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8-12-18  来源:《团结报》2018年12月15日02版

放大

缩小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数据不能缺席。以“互联网+”模式建设好集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社团招募、竞赛互动、图书阅读、艺术鉴赏、艺术培训、智能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平台,让群众拥有更高的文化参与度、满意度,更好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有三个不匹配现象亟待关注。

  一、公共文化云的资源集聚与融合,与当前行政条块分割现状不匹配。公共文化云平台,是对海量文化资源和用户的整合,是集众多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文化服务的技术工具,必然要求打破行政分割,必然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当前行政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管一摊,部门文化服务网络各自立项,信息数据相互隔绝,资源分散,功能重复,信息孤岛现象增加了群众文化资源的获取成本。

  二、公共文化云的文化供给,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不匹配。政府有海量文化资源,但是政府公共文化云服务的标准和尺度到底是什么?新的数字资源以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推送给老百姓?如何让大家主动接受,积极参与,愿意观看,依然未能有效解决。一方面大部分单位系统都还是单向信息传输,缺乏互动机制,缺少反馈途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刚刚开始,由于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低,能够收集到的数据有限,针对性和说服力都不强。

  三、公共文化云的推进落实,与基层实践和服务能力不匹配。一方面与发展迅猛的社会力量推送的文化内容相比,政府的文化服务依然滞后;另一方面平台建设再好,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予以维护和推广。基层文化站点、机构普遍缺乏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线上线下的彼此结合、相得益彰的运营渠道仍很困难,线上点击率低,线下场馆闲置率高,也制约了优质文化资源的服务普及与推广。比起资金匮乏,基层百姓更需要文化的引导、观念的变革和享受文化服务的习惯的养成、经验的积累。

  为高质量构建“一站式”文化云,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建议:

  一、高位统筹,顶层设计,做好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的定位架构。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涉及文化、广电、体育等多个部门,建议由各地政府牵头,统筹整合资源,做好“文化云”项目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明晰定位,设立标准,实施效能评价,通过一个系统,将国家和各地的优质文化资源全部浓缩进来,建立统一入口的各省“文化云”平台。与此同时,建立并在省级平台下设立省辖市子平台,通过云连接、云操作、云平台和云整合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和统一的建设运营体系。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文化资源互联共享。

  二、畅通渠道,公众参与,实现文化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开辟互动反馈的公众参与渠道,了解群众文化需求,把文化服务的选择权交给群众,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群众“知道”“参与”“评论”“互动”四大需求,帮助文化单位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调度,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按需供给”,文化供给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实现文化消费的供需精准匹配。应用大数据探索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对场馆利用率、演出上座率进行统计,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制,促使文化管理单位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提高服务效能。

  三、重心下沉,做实基层,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省级统筹,着力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力资源匮乏难题,以更优质的服务推广,逐步改变基层百姓的文化观念,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积极鼓励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个人依托“文化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渠道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引导各类文化企业以及影院剧场以“资金赞助”等形式参与“文化云”建设、共同绘制各地数字文化地图。

  建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平台,让文化惠民落地生根,才能让云技术的土壤孕育出更鲜更美的文化惠民硕果。

  (作者系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

作者:朱晓进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