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文汇报》

放大

缩小

  如果中青年的朋友对《遥远的地方》曲调不熟,卡普阿《我的太阳》却是至今红遍天下,听熟了的男高音,几乎人人能哼的。至善兄给配了一阕《沁园春》。不是每个人填词的《沁园春》都适合这一曲,而刘克庄的《梦孚若》简直像是天造地设,倒是这词有些读者可能感到陌生,但请一试歌喉: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材。

  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邻鸡催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推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至善兄说“但愿歌唱爱好者不要放过这一首新配的旧词,因为这一首句句合拍”。只是经他处理,一开头变成了“啊……何处、何处相逢”,这样的处理,在配歌时在所难免,不但无伤于词、曲,弄好了反能有更积极的效果。比如,另一首,舒曼有名的《梦幻曲》,正好配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词短曲长,就把词重复一遍,恰也曲尽那梦魂缥缈,回肠荡气之妙。

  词曲的相配,一是内容和情调,一是词的声调和曲的旋律间的合榫。

  我猜至善兄为词寻曲或为曲寻词,最初想必是先从题意着眼的。我们这一两代人大概小时候都唱过“(外国名曲)101首”的歌,因此知道美国作曲家福斯特。拿福斯特《美人还在梦中》配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拿福斯特《故乡的亲人》配叶清臣的《贺圣朝·留别》,前者缱绻情深,后者不胜沧桑,词曲都极相契。

  拿舒伯特《小夜曲》(雷尔斯塔甫作词那一首),配秦观《鹊桥仙》,也仿佛天衣无缝: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至善兄说,这首小夜曲非常有名,“我在中学里唱的是英译本,才唱曲子的头三句,就联想起‘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隔了六十年,居然把这支曲子给秦观的《鹊桥仙》配上了。”这是舒伯特和秦少游的缘分,也多亏至善兄给搭桥。他说:“咏牛郎织女的诗词很多,秦观这一首所以出名,可能因为他跳出了描摹痴男怨女的框框,抓住了相聚相别两个场合,形象地阐述了他对真挚爱情的价值观。为了跟曲子相配,我重复了下片的好句子。一般说来,重复会产生强调的作用;可是最后(反复咏唱)的那个‘朝朝暮暮’,好像给添了一层意思:此情果真久长,不必求朝朝暮暮,可免不了朝暮思念。想不到无意中犯了个妄改原作的错误。”其实编配者并没有“妄改”,词的抒情主人正因为断不了朝思暮想,这才用“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服自己呀。

  秦观的《踏莎行》,配了爱尔兰民歌《即使你青春(美丽都)消逝》,原歌词是表达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我小时唱这支曲子,是国人另配的词:“正日落秋山,一片罗云隐去……”写秋夜“万种情怀安排何处”的莫名惆怅,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吧。现在至善兄以秦词配歌,从“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脉古典的旅愁与相思,正合着一个孤独的歌者在心中默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阕《踏莎行》,据说今天在郴州立了诗碑。郴州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地方,然而近年那里官场恶行频发,叫人望而却步了。

  托赛里的《小夜曲》,我似乎只听过器乐,也不知听过多少遍了。至诚兄拿它配了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他说:“托赛里这首《小夜曲》,担心往日的爱情不过是一场春梦,呼唤恋人快回到自己身边。曲子的情调跟苏轼的这首《洞仙歌》很不相同,配在一起却还过得去,只要在唱的时候控制点音量就成了。”其实,苏轼这首词固然说是足成蜀主孟昶的佚词,内容是写孟与花蕊夫人摩诃池避暑的,但到了诗人笔下,却并不止于写“钗横鬓乱”,恰恰是“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贯串着苏东坡上天入地在寥廓时空中的沧桑感,跟《小夜曲》中追怀旧梦的情调还是相通的。况且,有时一支曲子,既能配伤感的词,也能配欢快的词,的确只要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或音量有所控制;这是因为乐曲旋律的抽象性,便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就如文字的多义性,提供了意义多指向的接受空间。

  由于东德影片《英俊少年》的推广,古老的爱尔兰民歌《夏天最后的玫瑰》在我国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它的原词,是以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为寄托,对往昔的生活和爱情不胜依恋,一首挽歌或准挽歌,却能够唱得倜傥潇洒,大概也符合“以乐笔写哀”的规律。等唱罢了,余音悄然,才会泛上余味的微苦。这首曲调配上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盅”),正唱出这种繁华落尽的冷落,然后更珍惜重逢的温馨:

作者: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