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民进会员李淑芳与她的公益团队“支教岛”奔波在偏远村落十四载——

桃李之花 芬芳满坡

发布时间:2019-01-17  来源:《团结报》2019年1月15日05版

放大

缩小

  “村里的人觉得,走出大山,就是一生最大的成就。很多人走了出来,就很难再回去。我走出来了,又回去了。”带着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李淑芳这一次踏上了前往河南兰考的支教路。像这样奔波在偏远村落里,李淑芳已经走了十四个春秋。她所创办的“支教岛”,根植于山东、贵州、四川、甘肃、河北、河南……桃李之花,芬芳满坡。

  李淑芳,民进山东青岛市委会会员,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教育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也是曾经从山东即墨走出来的乡村教师。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教育的弊病,2005年,李淑芳发起了一个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公益志愿者团队——“支教岛”,意在通过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解决农村教育难题,做教师的“希望工程”。

  “挖掘乡村办学优势,才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管理无策低效,留守儿童心智不定……乡村教育几乎成为了落后教育的代名词,现状堪忧。

  拯救乡村教育,出路在哪里?在李淑芳看来,教育均衡是现代中国教育一大痛点。只有发现、挖掘乡村自身办学的优势,才能够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挽救乡村教育。

  “有没有想过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的合影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让留守的孩子们想父母的时候看看?”

  “有没有想过用废旧瓶罐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们观察它们是怎么长成青蛙的?”

  “十年、二十年,你们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改变?你们其中哪些已为人母,给孩子们做的早餐也会千篇一律吗?”

  ……

  带着一个个问题,12名来自贵州各地的乡村女教师们若有所思。

  这类场景,没有发生在教室里,却时常见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楼里。2011年,李淑芳和爱人商量,将刚刚买下的两居室新房贡献出来,用以培训农村教师,并提供免费吃住。时至今日,李淑芳一家三代人仍在不足70平米的老房子里蜗居着。

  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切实举措。不少爱心人士也纷纷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山区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不少乡村的硬件设施条件甚至比大城市的学校还要好,可先进的课堂抓不住孩子们的心,排列整齐的电脑也无法有效地促进学业。

  就在大部分人把目光聚焦在山区孩子们的时候,李淑芳早早将重点放在培养学校的老师上。

  留守儿童占比大,是我国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乡村教师不仅要实时更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充当半个父母、半个心理医生的重任。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农村有农村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地学习城市教育、读死书就是走偏了路。校长和教师都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推倒‘围墙’办教育。”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给了李淑芳很大启发,在她看来,从泥巴里学习、从农耕中体悟、从自然中感知正是城市教育中所欠缺的,才是农村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十四年来,通过“支教岛”,李淑芳与乡村校长和教师们的通信近60万字,一封封泛黄的信纸,摞起来成了一座“小山”;“教师联盟”“校长联盟”“家长联盟”“心理联盟”……一个个项目逐一落地,搭建起来成了教学“小岛”。渐渐地,参加过“支教岛”培训的乡村教师们奔走相告,在李淑芳的组织协调下和志愿者教师们的参与帮助下,“支教岛”免费送课下乡1300余次,先后接收来自全国的偏远地区校长和教师近2000余名。

作者:吴姝静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