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协商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9-01-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放大

缩小

  【摘 要】新型政党制度概念的提出,对于如何向国内外展示政党制度效能作用,有效宣传解读我国政党制度,既是个契机也是个挑战。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大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而新型政党制度能否成为国内全体公民的核心价值认同和在世界范围内赢得话语权,同样有赖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新时代,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密不可分,两者应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实现融合、协同发展。政党协商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中树起标杆;要充分发挥协商效能以提升政党制度话语权;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要在国内融入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赢得话语权,都必须有长效制度和机制来作保障,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和发展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 融合发展 话语权 价值认同 制度保障

  【作 者】杨卫敏(1965-),男,浙江台州人,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

  在现代政治框架下,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所形成的制度性政党关系、行为规则和运行形态,构成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但中国特色更多的是强调不抄搬西方多党制议会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到新型政党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新型政党制度概念和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坚决拥护,也引起了理论界的热议。笔者认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大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而新型政党制度能否成为国内全体人民的核心价值认同和在世界范围内赢得话语权,同样有赖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的解读和宣传,局限在国内内部循环,而国内又往往局限在统一战线范围之内自说自话,基本上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状态。新型政党制度概念的提出,对于如何向国内外卓有成效地宣传解读我国政党制度,既是个契机也是个挑战。而事实上,涉及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特别是与往不同、与众不同的制度,光靠宣传和解读是难以奏效的,更多的是靠自身效能作用的展现。这其中,政党制度实践运行的状况,作用发挥程度,载体、机制、抓手建设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所提供的保障,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而这些方面,很多因素跟协商民主息息相关。

  1.从国际上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打破西方对政党制度的话语垄断权,必须有赖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长足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掌控着对社会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话语垄断权,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与宪政。“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表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有智慧对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价值。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西方发展模式和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不应再是普世价值,而应降为区域理论和区域模式[2]。但是,因为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一党制,加上历史文化和国情方面的原因,因而国外不少人士不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使是对中国抱着友好态度的国际友人,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产生诸多误解。如:世界银行前驻中国首席代表皮特·鲍泰利撰文《中国开启一党民主制先河》,文章一方面肯定中国政党制度,认为“目前中国不需要多党制,实行多党制将给中国带来不可承受的风险。 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另一方面又称“ 在一党制的体制下,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巨大潜力”[3]。这在实际上还是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等同于有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了。

  但是,协商民主就不同了。一方面,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学界已兴起数十年且在很多国家进行了“政治试验”,欧盟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引进协商理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联合国相关组织还于2010年举办了协商民主论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一种民主形式,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4]。尽管中西方在政治协商和政党协商方面没有任何可比性,但在基层协商和社会协商领域却是可以相通和相互借鉴的。所以形成了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悖论现象”:一方面,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误解甚至歪曲、攻击我国政党制度;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学者和外交官在实地考察后对浙江温岭等地的民主恳谈给予充分认同和肯定,认为这是“泥土上长出来的民主”、是“最有话语权的村民”、是“中国21世纪民主的一道曙光”[5]。在传播中如何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中蕴含的协商理念和思维,可以大大增强我国政党制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2.从国内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要让人民群众有存在感、体验感、获得感,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正如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在政党制度模式上,国内有些人有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总觉得“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一提到政党制度就“言必称希腊”,把西方多党制、两党制奉为圭臬,觉得不搞多党竞选、轮流执政不能算民主制度。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政治定力,一讲到政党制度往往“王顾左右而言他”,而一些理论工作者缺乏理论底气,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把解释不清的问题全归为“中国特色”。这样,自然让老百姓难以满意和信服。这里,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说服力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让普通大众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感受到、体验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民当家作主,是十分关键的。相对于西方多党制“一人一票”呈现出的大民主形式,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形式上呈现的是精英协商、上层协商,离普通群众比较远。破解这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让政治协商(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从形式到内容和结果都能贴近群众,尽可能地让群众知情、参与和满意,同时统筹开展七种渠道的协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序有效开展。

  3.从传播和宣传效果来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要跳出内部循环、在更大范围内为更多受众所熟知和认同,必须把重点放在展现政治协商的成效和魅力上来。宣传新型政党制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毫无疑问,应放在大多数人共同聚焦的问题上来。类似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70周年的活动,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光宣传了“五一口号”,却淡化了合作、协商这一核心理念,淡化了现实成效。这样的结果还是内部循环,统一战线内部搞的轰轰烈烈,社会上的人仍然不知“五一口号”为何物。抓住跟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国计民生问题,展现政治协商的成果,讲好多党合作“中国故事”,传播和宣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作者:杨卫敏     责任编辑:吴桂娇

1 2 3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