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鲁迅、郑振铎与《十竹斋笺谱》的重刻

发布时间:2019-01-21  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放大

缩小

  折赠八种,画法超越勾花点叶的前规,兼用拱花丝蕊的新法,四季时花俱备,风晴雨露尽现。确为工笔花卉的奇葩,展现了木刻画的艺术魅力。

  这两组木刻画,对于勾描、雕版两道工序来说,略如前说,而于印刷则与前说有所不同。凤子八种,每套颜色,大多由浅到深,全靠印手操作;点线纤纤,尤赖刷印轻重得宜。折赠八种,莲花由浅到深,需到拱花后,始分瓣片先后层次;梅花朵朵,丝蕊于拱花之上。达到如此妍丽,主要全凭印手施展技能。

  5.关于《十竹斋笺谱》的写意画,包括华石八种、奇石十种、写生十种、入林十种、墨友十种、如兰八种、香雪八种、韵叟八种等七十幅画,在勾描、雕版和印刷时,技术各各不同。这些画不用线条轮廓,用笔奔放泼辣,在绘画上亦为另一风格。花石雄健奇伟,人物简练概括,花卉水墨淋漓,重笔墨而略色彩,因此在木刻画技法表现上,自与前面所述工笔画不同。

  例如华石八种,虽用淡彩着色,但以发挥笔墨效果为主。因此勾描、雕工以至印手,必须体会这些要点,以及石必雄伟,才能再现原作的旨趣。

  至于铺染地子,不论运墨或运色,都须自然的向背光暗而分浓淡深浅。古人所谓“石分三面”正是指此。遇此,勾描要标明光暗界线,雕者用刀圈出部位,印者施加不同或深浅不同的颜色,三者密切配合,必能精妙。此法在工笔画中亦有应用,盖为木刻技法之一种。

  6.《十竹斋笺谱》关于复色的运用。在一套木版上,印成深浅不同的颜色,在前一节中已经谈过,现在再谈谈在一块木版上,印两种不同颜色,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问题。在一块木版上,印多种颜色,暂称复色运用吧。

  木刻画分色分版,在一般情况下,以一个自然色分作一块木版,这和现代印刷术中,按黑、黄、红、蓝四原色分版十不同的。例如:黄和绿,要分为两色;红和紫,也要分为两色。以此类推。所以木刻画分色的套数,要比现代印刷分版的套数要多。但是又有与此相反的特殊情况,那就是作画时,一笔之中蘸有两种颜色,画出来的那一部分,在木刻画中,是无法分成两色的。只好在一套木版上,施加两种颜色印出来。

  在《十竹斋笺谱》中,运用复色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华石八种第一幅紫薇,花瓣由绿转红;博古八种第二图古铜炉,黑绿中而兼赭石斑;奇石十种第二图的石地,赭墨色而于暗处用重墨;写生十种第五图水仙,深绿叶子面带赭色叶尖等等,均系此法印成。

  对此,勾描与雕板,只须标明复色的部位即可。印刷时依照标明的部位,先施主色(占面积大的颜色),在施复色,印之即成。然在每印一张之后,要以湿布擦净版上余色,否则印出第二张,其色必脏。此不可不知。

  中国传统木刻画艺术,经明代发达辉煌时期,逐渐衰落,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已濒临失传的境地。鲁迅、郑振铎诸先生不顾反动势力的阻扰和迫害,编辑了《北平笺谱》和重刻了《十竹斋笺谱》,才使此项技术得以保存下来。新中国诞生后,传统木刻画艺术,得以蓬勃复兴,在几十年间,前所未有的推向了新的高峰。把历史上大不盈尺的木刻画,发展成为寻丈巨制;由只能印在纸上,发展到亦能印在画绢上;从套印六、七套木版的简单色相,发展到刻制两千多套木版的画面;不论水墨淋漓的写意画,还是重彩绚丽的工笔画,不论出自当代名家的手笔,还是超越千年的古代名作,都能以精湛艺术,复制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北京荣宝斋与上海朵云轩等,对于传统艺术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可以说,中国版刻艺术在画家、木刻家的印刷工人的合作改进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实在称得上:“已是山花烂漫时”。

作者:王宗光     责任编辑:张歌

上一页 1 ...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