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底蕴和现实要求

发布时间:2019-0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科学社会主义

放大

缩小

  二、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在把握新时代的历史底蕴,领会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回应新时代提出的现实要求。

  (一)辩证把握矛盾的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⑦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实践中有两点需重点把握:第一是把握矛盾的“变”。自从党的八大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八大提出“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二次是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三次就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判断。虽然是三次判断,但要解决的主要是两个问题,前两次判断是在解决“生产能力低下”问题,关注的是我国发展的速度问题,第三次判断是在解决“发展状态不良”问题,关注的是我国发展的质量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发展状态的显著提升。

  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把握这一矛盾变化中的“不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另一方面,又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把握实践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改善发展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用新的理论成果引领新的实践

  在新时代要有用新的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新的实践。我们党一直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答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并不断以其新思想、新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升华。其理论阐述和实践方略涵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阶段,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各环节,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统筹内政国防外交各方面,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在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应铭记这一党的指导思想的最新成果,用这一新的行动指南引领新的实践,这将会使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实践动力,引领我国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根据新时代对各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应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发展战略。第一、通过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这是党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做出的最重要判断,也是为拯救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前途命运做出的最关键抉择。只有在改革开放中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形成五位一体统筹发展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应统筹发展全面进步。这个总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第三、提升对外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中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第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和严峻的,这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作者:孟鑫     责任编辑:吴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