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赵朴初心系江苏佛教

发布时间:2019-02-11  来源:摘自《钟山风雨》2015年第5期

放大

缩小

  弘扬佛教文化

  朴老曾经多次说过,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佛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二千多年,其间经过了许多曲折和发展,佛教的理论已经中国化了。朴老为保护和弘扬佛教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南京的金陵刻经处,1866年由杨仁山居士创办,是刻印、流通佛教经籍的场所,是木板雕刻、水墨印刷佛教经典的出版机构,蜚声海内外。在清末和民国初年佛教衰败,佛教经典奇缺的情况下,它印行流通的经典达百余万卷,印刷佛像十多万张,藏有佛教典籍1400多种,还藏有大量明代和清代的经板,为近代佛教提供了大量佛典,促进了佛教义学的振兴。

  从1957年开始,金陵刻经处成为隶属于中国佛教协会的事业单位,经费由中佛协拨付,接受中佛协和地方宗教事务部门双重领导。“文革”中,金陵刻经处遭受严重冲击和破坏,被宣布为封建迷信单位,强行解散。

  1973年4月,国际知名学者赵元任、杨步伟(杨仁山居士的孙女)夫妇从美国回国探亲,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切接见了他们。杨步伟向周总理提出恢复金陵刻经处的请求,周总理当即表示同意,并指示当时在场的赵朴初会长经办。会见结束后,朴老陪同杨步伟夫妇到南京金陵刻经处祭扫墓塔,并按周总理的指示开始工作。

  从1973年起到金陵刻经处恢复,前后十年时间,朴老九次来南京,其情其景感人至深。1981年,金陵刻经处重新刻印经书时,朴老写了《金陵刻经处重印经书因缘略记》以志庆贺。1985年朴老视察金陵刻经处后留言说:“见印刷流通事业有长足进展,气象一新,不胜欢喜赞叹,学术研究正待发扬,前途无量。”如今金陵刻经处已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经印刷和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朴老曾经说过,离开了基督教文化,无法谈论西方文明史,离开了佛教文化,也无法谈论我国的文明史。根据朴老提出的灵山胜境要建成佛教文化精品的要求,灵山大佛脚下建成了六千多平方米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馆内展厅内容有“五方五佛”、“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和佛教的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的概况以及佛教的建筑、绘画、音乐等等介绍,让人们了解到佛教的起源、传播和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影响,使佛教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

  与茗山法师情谊深厚

  “文革”后朴老曾七次到镇江,每次都与茗山法师见面、交谈。1978年11月19日,朴老夫妇到焦山,茗山法师陪同参观。朴老对茗山法师说:“目前先把僧尼集中起来,做三项工作:一是做早晚功课,念三次佛,时间不要太长;二是保护文物古迹;三是做好外宾接待工作。佛教加友谊,本身就是政治,不必另谈政治。”两位老友十多年未见,劫后逢生,十分激动、高兴。茗山法师请朴老在定慧寺华严阁品素食,朴老在华严阁应邀题写了“华严月色”和“无尽藏”匾额。茗老陪同朴老在寺内到处走到处看,并作诗留念。

  1993年秋,茗山法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不久,又当选为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随着茗山法师工作任务增多、年岁的增长,朴老十分关心茗山法师的健康。他曾经特别叮嘱我照顾好茗山法师,让他减少一些社会活动和事务,以便腾出精力来考虑全国佛教的大事。茗山法师曾经多次受朴老的委托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和重要客人的接待。

  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大居士在北京逝世。全国人民无比悲痛。茗山法师在镇江焦山定慧寺主持追悼法会,并书写挽联吊唁。在北京举行的朴老遗体告别仪式上,茗山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致悼词。悼词中说:“朴老的一生,是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爱国爱教、勤学勤作的一生,是对国家、对佛教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以慈悲智慧方便社会、利益众生的一生。”朴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袁普泉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