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主题学习

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的战略任务

发布时间:2019-02-20  来源:《求是》2018/20

放大

缩小

  三、具有深厚内涵的方向目标和战略性的工作举措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在含义,最基本的有两个层面。其一,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什么别的意识形态,这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性质,规定着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方向。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质的规定和总的遵循。其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这是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重要作用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必须保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价值追求,把握最大公约数、画好人民同心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奋斗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要注重紧跟时代和实践发展步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顺应时代要求、引领风气之先,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可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方向同强化“凝聚力”、“引领力”的基本要求内在统一、相互贯通,明确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的基本遵循。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从多方面推进的复杂过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紧抓好事关全局的重要方面。在确立基本方向目标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加强理论武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立破并举、压紧压实党委(党组)责任等方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就理论武装工作来说,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以此为核心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建设。做大做强做优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特别是推动全党全国人民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树立起新时代引领人们团结奋进的伟大旗帜,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就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它是意识形态大厦的根基,以系统化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态度和行为取向。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成有效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打基础谋长远的紧迫任务。

  就新闻舆论工作来说,它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经常性工作,舆论生态直接关系意识形态领域的大环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就能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最大限度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主动。

  就坚持立破并举来说,立与破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反驳谬误,这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的重要工作要求。坚持立破并举,有利于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低级庸俗现象的滋生蔓延。

  就压紧压实党委(党组)责任来说,这是贯彻党管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保证。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刚性约束、加强责任追究,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所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领域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都是关键处、要害处的紧迫任务。把这些工作任务抓紧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在人的思想领域、精神领域做工作,必须研究人的思想、精神的活动规律,研究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同社会环境变迁、教育引导工作的相互关系,找准社会思想脉搏,把握好宣传教育的选题、内容和重点,把意识形态工作同人们精神生活的新变化更好结合起来。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更需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理,深入掌握知识信息传播、人们思维习惯、舆论生成演进等方面的新特点新变化,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推动媒体深度整合,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让解疑释惑、思想引导的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状况相关联,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要全面把握和贯彻中央要求,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好时度效,注意区别不同矛盾的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正确施策,切忌简单化、机械化、片面化,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消极因素,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筑共圆中国梦的强大智慧和力量。

  (作者:甄占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者:甄占民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