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下关惨案发生的前前后后

发布时间:2019-02-25  来源:人民网

放大

缩小

  各界人士来慰问

  “下关惨案”在南京、上海等城市激起强烈反响,虽然事先国民党宣传部门已严令各报刊不准刊登代表团抵京消息,但也有报刊大胆将此事透露出去。24日的《南京人报》“蜂刺”专栏就登了“今日无话可说”六个字,以示抗议。27日,上海《世界晨报》刊登了郁风写的“下关不幸事件别记”,透露了事件的真相。报道中说我和浦熙修“前后被打了四次”,还说“在那最后一场关起门来闷打中,高集是唯一还了手的。”美联社、合众社、法新社等国外记者,事发时就在现场,有的还跟着去了医院,他们也都作了报道。南京和上海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和通电,严厉谴责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到医院慰问受伤代表的人士络绎不绝。他们中有学生、工人、职员,也有机关公务员;有自发去的,也有中共、民主党派组织去的。一束束鲜花、一封封慰问信、一件件慰问品,表达了南京人民对受伤人员的深切同情和对反动势力的强烈抗议。

  关于这次事件,马叙伦的《嚼梅咀雪之庵日记》有详细记载。郭沫若在《洪波曲》中也有专门章节记述。现摘录几段:

  “以后是不断的在电话上的报告和对于党国要人的交涉。参议会的秘书处来过电话,邵力子亲自来过电话,市政府的负责人,交通部部长俞飞鹏都先后来过电话……而且有的不止一次。所说的情形都不同。或者说,难民早就被军警解散了,代表已被保护,分别送进了旅馆。或者说,难民代表们受了误会,开始被军警扣留了,后来一经疏通,平安无事了。就这样一直拖延到十二时左右,又得到最恶的情报,代表们仍然被包围在车站上的候车室里,暴徒们从窗外跳进去,砖头、石块、玻璃瓶、痰盂、椅凳乱飞,代表们不仅流血,而且有的有生命危险了。”

  “反过身来,在地上又看见阎宝航睡在担架上,衣裳扯烂了,脸上和身上有好些血迹,两眼充着血。……马夷老也蜷卧在侧近的一条长凳上,眼睛闭着,向着凳靠的一面,我没有惊动他。雷洁琼也睡在地面的担架上,左胸的衣服上一大摊血迹……一个担架上睡着一个年轻的人,那便是学生代表陈震中;他的情形,一眼便使我感觉着严重。他是在昏睡状态中,两手握着向上弯曲,就像小儿熟睡的姿势。……再进是普通手术室,高集坐在正中的手术台上,裸着上身在受两位年轻的医生诊视。身上红一块,紫一块,真可以说是遍体鳞伤。头的右角被打破了,左眼受了严重的打扑。两个眼球突出而充血,脸已经有点变形。浦熙修坐在手术室的一隅,头发凌乱,阴丹布走白边的旗袍在胸部被撕得七零八落。脚上的丝袜也撕烂了,鞋袜上满酱着泥土。”

  我是当天夜里经医生检查后回家的。那时我住在国府路的东头的一间临街的小房子里。由于伤得比较重,一连躺了好几天。好多人到家里来慰问,其中包括美国新闻处的处长费正清,我和他比较熟。他好像是第二天就来了,他担心我继续呆在南京有危险,就说,我想办法给你找个学校,你到美国读书去吧。不过,奖学金不会太多,一个月80美金,你还得让胡政之出100美金,180美金就够用了。我当时就说我不去,后来也从没跟报馆提过这件事。25日下午,郭沫若来看我,我正躺在床上,想起来,郭老按住我,不让我起来。我爱人高汾当年在郭老任社长的《救亡日报》当过记者,是郭老手下的“兵”。他见高汾怀着孕,又好几天没睡好觉,十分憔悴的样子,很关心地对她说,你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累倒了。闲聊时,我说起费正清想帮助我去美国读书的事,我说,我不想去,挨了打,就跑到美国去,太不像样了。他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在文汇报上发表,说高集要去美国念书。一些朋友看了,纷纷问我什么时候走。我想一定是因为耳背,他听岔了。

  这次事件之后,国民党的《救国日报》曾发表文章,说“下关事件”是共产党“行凶”,“凶手”就是高集,一定要严加惩办。可笑的是,那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

  在我养伤的那几天,听说上海请愿团的代表们和国民党要人进行了交涉。蒉延芳等拿出了一份盖有200多个团体图记的纪念册,说明他们完全是上海各界的民意代表,而不是国民党说的什么“冒充人民代表”。代表团还分别见了共产党和民盟等有关方面人士。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在梅园驻地会见并宴请请愿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向他们介绍国共谈判的情况。全体代表还见了马歇尔,并要求见蒋介石。28日下午,蒋介石在压力下接见了蒉延芳。宋美龄也接见了雷洁琼。蒉延芳向蒋介石痛陈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工业危机,农村破产,饿殍满野,民不聊生,转达人民渴望和平如大旱之盼甘霖的情绪。蒋介石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和平很有希望,即使他们(指共产党)打过来,我也不打过去。”但话音甫落,他便密令刘峙进攻中原解放区去了。我想,那些在车站打人的小流氓,和这位蒋委员长比起来,真正是小巫见大巫了。

  29日下午,代表团成员向欢送的人群及记者发表《告别南京友好》的代电后,乘飞机返回上海。代表们回上海前,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等到代表驻地话别。马叙伦感慨万分地对周恩来说:“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我和浦熙修养好伤后,又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为反独裁争民主而战。这段浴血的经历,成了我们人生中难得的一份珍贵记忆。

作者:高集(遗作)  张宝林  整理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