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民国时期杭州的电影业

发布时间:2019-02-27  来源:《杭州民进》2018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电影作为新式的娱乐项目,民国年间逐渐融入到杭州人民的生活中,成为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杭州的第一部电影是在拱宸桥阳春茶楼放映的。1908年5月17日至22日,《杭州白话报》连续刊登了在拱宸桥放映电影的大幅广告:“拱宸桥新开阳春外国茶园,主人司点文生聘请英国美女跳舞大戏、天下第一活动电光影戏、最新发明电气留声机大戏、三班合演”。“影片数百幅,日日更换,无美不搜,尤为有目共赏”。“诸君届时务惠临。准时四月十日(阴历)起每夜开映,价目:包厢4角,正桌3角,起码1角,小孩1角”。这个广告吸引了“上到江干,下到湖墅”众多的杭州人,人们纷纷涌向拱宸桥一睹这个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杭州人第一次在茶园看到了无声电影,杭州从那时起有了电影。

  自1908年至1920年的12年间,杭州没有固定的电影放映单位,均有外国电影商人、基督教会或上海电影商人携无声放映机、影片在杭州的茶园戏馆、教会礼堂、宫庙游艺场进行不定期的流动放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杭州电影业初步发展的时期。1921年,杭州开始有了固定的电影放映单位,至解放前,绝大多数单位均以大戏院命名注册,其中部分单位专门或主要经营电影放映,是为专业电影院;部分以演戏为主兼营电影,是为影剧院;少数以经营游艺、体育、旅馆为主兼营电影,是为对外俱乐部;还有少数由地方社团或民办的营业期不到半年的临时性电影院。

  1924年夏,杭州城站旅馆屋顶茶室开设了楼外楼露天电影场,这是杭州首家放映国产无声影片的电影场。场内只有一台放映机,映完一卷拷贝,必须间歇几分钟,才能接换下一卷拷贝片继续放映。场内除百余条长凳外,别无所有。当时国产影片初创不久,都是无声电影,拷贝片质量较差,放映到一半常常断片,但当时许多人都没有看过电影,所以依旧轰动一时。最初每晚只映一场,售票无限制,有票无座,拥挤不堪,后增为每晚两场。1925年夏,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也开办了露天电影场,把礼拜堂长靠椅搬到了院子里,一块白幕布、两台小放映机在露天轮换放映,就算露天电影场了。放映的影片以美国出品为主,这可说是杭州上映外国影片的开端。当时最受人喜爱的是由卓别林、罗克主演的滑稽片。后来随着城站杭州大戏院和延龄路浙江大戏院先后开业,正式在室内放映电影,青年会露天电影场就停办了。

  此后杭州的电影院增长较快,至1937年先后有大世界游艺场电影场、杭州影戏院、西湖大礼堂、联华大戏院等固定放映场所,皆仿照上海电影院式样,在室内装置放映设备。所有放映机、幕布、灯光、布帘、座椅、通风设备、安全设备等都较为完善,并开始放映有声电影,主要有胡蝶、阮玲玉等主演的新式电影及少量外国电影。

  1926年春开业的城站杭州影戏院首先在室内放映电影。商人徐梦痕集股承租原城站第一舞台改建而成放映电影。他把原有房屋修理改装,仿造上海电影院式样,粉刷一新,场内座椅与通风设备都比较完善,专门放映国产片。开张的第一部是明星公司出品、由胡蝶主演的《姐妹花》,日夜两场,场场客满。随后放映的影片,也是以明星公司出品为多,这时还是无声电影。1926年前后,大世界游艺场增辟了电影场,初是露天放映,半年后扩充室内设备,日夜放映四场。那时,延龄路有一家开设最早的京戏院,三层楼座,楼上楼下约有2000座位,是杭州最大的一家戏院,原名歌舞台,偶尔也演话剧、越剧及其戏曲,卖座历来尚好,只因看白戏闹事的人太多,虽场场客满,却天天亏本,无可奈何中想改放映电影,与徐梦痕洽商合作计划,由徐邀集新股,增加资金,改名浙江大戏院,与原有股份合作经营,推举徐梦痕为经理,就原有设备修理改装,购置放映机,于1927年夏开始营业。

  抗战期间,杭州电影业一度衰落。杭州沦陷期间,日军强占两家电影院,一是原联华大戏院,另一家是1939年1月由日军强行从杭州大世界电影场划出的西湖映画剧场,专映日伪片。抗战胜利后,杭州电影业进入竞争与发展时期,有大批上海电影商来杭开辟市场,形成了杭州同行业的竞争,但也带动了杭州电影业的蓬勃发展。

  抗战胜利后,杭州除了国际、西湖大戏院两大老字号外,还有1946年电影商季固周等开设的大光明大戏院、东南日报社开办的东南电影院、上海美商联美影片公司职工江礼会等开办的美琪电影院、1947年季固周开设的金城大戏院和太平洋大戏院(今太平洋电影院)、徐梦痕等开设的大华电影院(今新华电影院)、江礼会等创办的金门大戏院(今新中国剧院)等,都是民国时期杭州较有影响的电影院;至1949年,杭州市区先后出现过20家影戏院,至解放前夕仍在营业的电影院有7家:国际、西湖、天香、太平洋、大华、大光明、金门。

  当时,杭州电影所放映的剧目在内容上也有所改变,反映爱情与家庭生活的电影数量增多。《民国杭州日报》民国十六年六月十日星期五,第二张第六版,杭州影戏院刊登有这样的影讯:“阴历五月初二日起连映三天,讽世歌舞爱情影片民新影片公司五次出品欧阳予倩主演杰作《挂名的夫妻》……哀情悲剧……解决真爱情与贞操二大问题,可做时髦青年之当头棒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电影所涉及的内容,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故事情节介绍,并深入到民众的情感生活中,成为大众闲暇之余的调剂。

  民国时期,杭州电影业紧随娱乐大都市上海,当时的联华大戏院的门面仿照上海戏院的模式建筑,“水泥山墙高耸,水磨地坪细密。宽墙窄窗,线条竖直,配上高高的台阶,闪亮的霓虹灯,引得观众进入厅堂,渐入佳境,品味影片。”当时的电影院为招徕观众,扩大影响,增加竞争力,在新片上映时一般都组织首映活动。1935年1月18日,联华大戏院开业时,邀请著名电影明星阮玲玉揭幕,首映由她主演的《神女》。 1946年12月,西湖大戏院重修门面竣工时,举行揭幕典礼,邀请电影明星欧阳飞莺剪彩,并上映她主演的《莺飞人间》。1947年底,太平洋电影院开业,首映《一江春水向东流》,广告以“狂满”、“一致好评,一致推崇”、“天天狂满,盛况少有”等来吸引更多观众。

  电影进入杭州以来,其影响逐渐扩大,深受杭州民众的喜欢,1947年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出品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上映,连映三月不衰,当时杭州太平洋电影院的老板季固周,利用他在上海电影界的影响力,在影院开张之际于1947年11月25日开始在杭州太平洋电影院独家上映《一江春水向东流》。先映上集《八年离乱》,再映下集《天亮前后》,最后上下合映,观众反响强烈,一时轰动杭城。该片在杭州连映40多天,几乎场场爆满,创下了民国时期杭州电影放映上座率的最高纪录。

  民国时期,杭州大量放映中外娱乐片(其中外国片占%60)。30年代,杭州上映了一批进步国产影片,如《城市之夜》《狂流》《春蚕》《三个摩登女性》《渔光曲》《大路》《女儿经》《迷途的羔羊》《夜半歌声》《热血》等。另外,这一时期杭州也上映以美国的影片为主的一些外国影片。如1934年,杭州放映了94部外国影片,其中美国影片有89部;1935年,杭州放映的外国影片119部,其中美国影片就占了112部。抗战杭州沦陷期间,除上映抗战前上海拍的古装艳情影片外,大量上映的是宣扬日本帝国主义的影片。抗战胜利后,杭州大量放映美国好莱坞影片和国产娱乐片,同时也上映上海昆仑等影片公司出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等进步国产片。

  民国时期,杭州并没有专门的影片发行机构,影片来源由放映单位与上海中外影片发行公司或制片厂挂钩,签订供片契约。当时,杭州的电影制片业也不太发达,1925年至1935年间杭州曾先后集资筹建了第一影片股份公司、心明影片公司、友谊影片公司、西泠影片公司、月宫影片公司等制片公司。这些制片公司中除了心明影片公司曾拍了无声故事片《小李子》外,其余制片公司大多没有什么拍摄成果。放映员的技术则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来传授的。至解放前,杭州的放映机和胶片全靠进口,几家电影院使用的放映机都是外国制造的。

  当时,杭州的电影票价为了适应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廉。1929年之前,均为无声电影,票价根据影院大小,座次好差,略有上下,优厅成人每票在0.4---0.8元间,正厅在0.2—04元间,童票0.1—0.2元或减半。1930年2月起,上映有声电影,优厅0.3---0.62元,正厅0.1---0.41元。1941年9月以后,票价成倍上涨,楼座从法币1.2元上升到1943年的20元,1948年5月21日,楼座涨至7万元,厅座6万元,童票3.5万元。1949年4月22日,楼座金圆券2万元,正厅1.8万元,军票0.6万元,儿童1.2万元,另收公益费1180元。

  民国时期电影作为新式的娱乐项目,在杭州经历了其发展壮大的历程,并深深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张清宏     责任编辑: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