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叶圣陶的早期“革命”叙事

发布时间:2019-03-11  来源:《文艺报》

放大

缩小

  国共合作以后,共产党发起领导了国内的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而国民党则领导了针对北洋政府的武装斗争。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北洋军阀。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南方接连取得胜利。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于8月辞去总司令职。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928年12月,张学良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这期间值得注意的是,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大革命失败,立刻就有一批文艺作品对之作出反应。茅盾的《幻灭》与叶圣陶的《倪焕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叶圣陶在1927年10月发表的《夜》,写了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一对青年被屠杀,留下祖孙相依为命的惨象。又有《某城纪事》,则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写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混进了国民党,与国民党狼狈为奸,绞杀革命。还有《赤着的脚》《冥世别》《李太太的头发》和长诗《忆》等,其中《李太太的头发》,写一个女校长本来反对女生剪发,但革命一来,就开始犹豫要不要剪自己的头发。最后终于剪了,没想到倒接到了教育局的免职通知。这些都体现了叶圣陶关注生活细节,深入人物内心的一贯写作风格。这些都为《倪焕之》的革命叙事做了准备。

  《倪焕之》“酝酿于1927年秋冬之季,1928年初动笔,是年11月15日完稿。”(商金林《叶圣陶传论》)这是叶圣陶一部长篇代表作,也是一部取材于叶圣陶自我生活,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也可以说是叶圣陶到此为止的一个总结性的作品。作品以倪焕之为主人公,从倪焕之四五岁读书时写起,一直到大革命失败,从时间和生活内容都基本和叶圣陶本人的生活相吻合,是对叶圣陶心路历程的完整反映。

  小说是这么描写对辛亥革命的最初印象的:“起事的是民军,是反抗清政府的,占据的地方又是全国的枢纽,取给,运输,色色都便利:这使昏昏然的民众从迷梦中惊醒,张开眼来看一看自身所处的地位,而知的确是在泥潭里,火坑里;同时怀着感动惊讶的心情望长江上游那班新出场的角色,相信他们演出来一定是一出伟大的戏剧,虽然还只看见个序幕。各处城市依然是平时的样子,晨光唤起它们的响动,夜色送它们归于沉寂;但是有与平时不同的,里边已经包藏着无数被激动的心,不安,忧惧,希望,欣幸——一致相信大变动正在大踏步而来。”这十分传神准确地描写出中国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微妙心理。然而,激动过后,就是:“但是他随即失望了。这个城也挂了白旗,光复了。他的辫子也同校长一样剪掉了。此外就不见有什么与以前不同。他身体里那一股新鲜强烈的力量,像无数小蛇,只是要往外钻;又仿佛觉得如果钻出来时,一定能够作出许多与以前不同的来——他对于一切的改革似乎都有把握,都以为非常简单,直捷——然而哪里来机会呢!”

  机会会有的,不过是十多年以后了。在经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五四”运动之后,1924年,国共合作,1925年,“五卅”运动,1927年,革命军收复上海。

  “五卅”运动,叶圣陶的描写十分生动。“忽然‘叮呤呤’的铃声在马路中间乱响,四五辆脚踏车从西朝东冲破了急雨,飞驰而去。小纸片从驾车者手里分散开来,成百成百地和着雨丝飞舞,成百成百地沾湿了落在地上。这是命令,是集合的命令,是发动的命令!攒聚在行人道上的一簇一簇的人立刻活动起来;从横街里小里涌出来的学生和工人立刻分布在马路各处;‘援助工人’,‘援助被捕学生’,‘收回租界’,‘打倒帝国主义’等等的标语小传单开始散发,并且贴在两旁商店的大玻璃上;每一个街角,每一家大店铺前,都有人在那里开始演讲,立刻有一群市民攒聚着听;口号的呼声,这里起,那里应,把隆隆的电车声压低了,像沉在深谷的底里。”

  对于北伐军收复上海,《倪焕之》是这么描写的:“‘中国万岁啊!革命万岁啊!’正像钱塘江的潮头一经冲到,顿时成为无一处不跃动无一处不激荡的天地;沉静和平安从此退让,得不到人家一些儿怜惜或眷恋。涨满这条马路的空间的,是拍掌和欢呼的声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叶圣陶藏在心底的革命热情再一次激发出来,喷薄而出了。然而,现实再一次嘲弄了他。

作者:邓  程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