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性的统一战线视角

发布时间:2019-03-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统一战线学研究》

放大

缩小

  摘 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内生性民主。统一战线是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性的重要视角。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政治价值。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理论上的同源性,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端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当时体现为阶级民主,并在统一战线的合作方式和组织形式中逐渐生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确立进一步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发展空间,使统一战线的政治平台向广泛多层制度化方向发展——由过去主要是党的政策形态发展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形态。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统一战线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而且成为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因素。

  关键词: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制度;协商民主;国家治理;民主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8)06-0005-07

  作者简介:李俊,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统一战线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14JJD810016);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2015- YXXZ-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充分肯定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这些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表明,中国的协商民主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中国的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民主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是内生性民主。笔者认为,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性需要采用统一战线的视角。这种分析方法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有着内在的逻辑性。

  一、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理论上的同源性

  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统一战线作为一种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广大同盟军的思想武器;作为一种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具体地看,统一战线是党和国家进行社会整合的总政策,是党和国家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国家推进人民民主的基本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发展经历了“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在无产阶级成长过程中,随着阶级意识的成熟和发展,“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能够代表本阶级利益、体现本阶级意志的政党组织,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从而使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2]。无产阶级(经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实现自己所担负历史使命的进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还要获得或团结广大的同盟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思想,以及共产党要善于同各国无产阶级、本国无产阶级的不同派别、集体或政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是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而言的,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则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重要法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由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转变为爱国统一战线,主要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文化建设服务,为实行“一国两制”、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作为最大的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在实践中,我党先后创建出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爱国统一战线等多种形式的统一战线,使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和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形成了中国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含着协商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特征是强调“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民主是社会自治和人民参与的有机结合”。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意味着人民群众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协商民主就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有效形式之一。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指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协商民主广泛运用到科学决策、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的实践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协商民主开始向制度化迈进。这充分说明协商民主同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协商民主和统一战线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在价值目标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性原则[4]。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圆心。统一战线与共产党领导存在内在关系。只要我们把“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3]562。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肯定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个方面不同类别的组织或个人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民主形式。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命决定它在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发展中的领导者地位。现代社会是政党政治的社会,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舞台的主角。理查德·S.卡茨指出:“现代民主是政党民主,在西方看来,作为民主政体基础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实践都由政党所创造,没有政党,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5]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决定,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一来源于其所代表的阶级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共产党担当起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重任的根本所在。其二来源于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关于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三来源于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其四来源于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壮大成熟,使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领导者、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领导者。

  人民主体践行了统一战线、协商民主的实践目标。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运动、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由现实的人表现出来的历史合力实现的。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6]历史合力论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要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组成合力的各方面群众力量。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包容性充分践行了人民主体性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7] “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8]“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依据新时期我国阶级状况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提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阶级联盟,而是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不仅提出了“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提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3]562。

  协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多层次充分践行了人民主体性目标。“协商主体是协商民主过程的基本要素,协商民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不同利益倾向、不同偏好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10]从运行实践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涵盖从中央到基层、从组织到个人多个层面、多种形式,其具体主体包括各党派、政府机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普通群众等。换言之,凡是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参与协商过程,而不论其组织性质、个人身份。协商主体的广泛性有效地保障了各阶层群众对国家和社会层面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作者:李俊     责任编辑:吴桂娇